酈越寧與他的南宋官窯重放異彩夢
2017/12/21 17:04:04
南宋官窯研究所長酈越寧
酈越寧,全國唯一的南宋官窯研究所長,一個為實現南宋官窯瓷器重放異彩的夢,而默默無聞地與瓷土打了40多年交道的工藝大師。十年前,我曾經走進他簡陋的南宋官窯研究所,與他暢談恢復南宋官窯的設想。十年后,就在杭州西冷印社集團為他主辦的《雨今云古——酈越寧南宋官窯藝術暨標本展》結束不久,我再次踏進他的研究所,酈越寧告訴筆者,十年來,他的仿南宋官窯工藝一次次攻克困難,從二次釉到三次釉,終于使南宋官窯最精粹的制作工藝得以再現。他自己也獲得了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4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年又被杭州市政府認定首屆“杭州工匠”。
南宋官窯瓷器可謂杭州作為古都文化的象征之一。杭州所以成為全國八大古都之一,主要還是南宋建都在杭州,當時杭州稱臨安,因為,這是南宋王朝開國皇帝趙構逃難臨時建都,所以叫臨安,不過南宋在杭州卻延續了120多年,直到建立元朝,南宋的文化的繁榮,可與唐朝相比,而南宋的官窯瓷器由于釉質瑩潤如玉,開片以冰裂紋為主,作為宋代五大名窯典范把中國瓷器推到了歷史的高峰。
在杭州民生陶瓷公司老廠區角落,緊靠長山旁的低矮灰暗的小樓就是南宋官窯研究所。民生陶瓷改制后已經成為一家民營企業。由于研究所到公司大門有點距離,酈越寧開著車到公司大門口迎接,眼見他還是照樣身著深色衣服,微駝的背,頭上增添了不少白發。到研究所途中要經過一道道高堆的陶瓷成品墻。如果是第一次來的人,難以想象小路盡頭的破舊不堪的作坊式研究,居然在中國瓷名遠揚。
1978年,18歲酈越寧招工進蕭山瓷廠,分配到仿南宋官窯研制組。8年后,這個研制組成為杭州南宋官窯研究所。1989年酈越寧擔任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擔任所長,按照他的說法,看著小樓慢慢衰敗,自己也就慢慢變老了。1978年,研制組仿南宋官窯灰青釉和月白釉二類試制品研制成功。1986年,又成功研制了南宋官窯粉青金絲紋片瓷。然而,這些所謂研制的南宋官窯產品與傳世南宋官窯的殘片一對照,兩者差異非常明顯。傳世官窯具有玉石般溫潤的質感,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幾層釉中間夾著一層厚度僅有2毫米左右的薄胎。文獻記載如此形容南宋官窯:“釉青如玉,胎薄如紙”。
酈越寧作品欣賞
酈越寧記得,1990年,老廠長將一些南宋官窯的殘片交給他,告訴他,這“青瓷之王”有過130多年的輝煌,留給后人美麗的謎團,希望他能解開這個謎團。當時年輕氣盛的酈越寧,并沒有察覺到話里的分量。2001年,酈越寧帶著自己燒制仿南宋官窯作品,到北京參加在故宮舉辦的“宋代五大名窯真品暨仿品展”。這次展覽,他有幸聆聽耿寶昌、李智宴、王莉英等陶瓷界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欣賞到五大名窯傳世作品的魅力,也從中看到自己仿制品與真品間巨大的差距。研討會后,一位酈越寧敬仰的瓷器大師告訴他,“汝鈞哥官定”五大窯有各自的精華,光是仿制官窯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切莫操之過急,現在許多仿品還是停留在“四不像”。這位大師對他說,在宋代五大名窯中,只有官窯瓷有兩次釉的記載,可惜已經失傳800多年,如果能恢復,作為瓷人也就對得起祖宗了。
酈越寧作品欣賞
酈越寧如醍醐灌頂。從北京歸來,他回到實驗室,把不同時期的官窯殘片放到高倍放大鏡下仔細觀察。南宋官窯從早期到后期依次呈現“厚胎薄釉”“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在“薄胎厚釉”的瓷片里,胎薄至2毫米,最薄的甚至僅1毫米,薄胎外側掛著兩層釉。一次釉青瓷,光澤透明如玻璃,美輪美奐。二次釉青瓷,光澤驟然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