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裝癖陶藝家當選英皇家藝術學院院士
2011/4/10 19:24:22
50歲的英國陶藝家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近日當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皇家院士,和翠西·艾敏還有安妮詩·卡普爾一樣進入了80 位皇家院士的行列。早在2003年,佩里就已經(jīng)獲得了英國藝術的最高獎項特納大獎。但盡管如此,在他的名字前加上“皇家院士”的頭銜還是讓人覺得有那么一點不太協(xié)調(diào)之處。因為佩里的陶瓷作品充斥了性、暴力、犯罪、虐童等駭人的主題;更加關鍵的是,這位陶藝家是個遠近聞名的異裝癖,每個星期總有那么幾天要打扮得像個小蘿莉一樣招搖過市,事實上,他就是以自己的“女性”身份——克萊爾登上的特納獎的領獎臺。
“黑暗派”陶藝家
2003年獲特納獎
低劣復制品都能賣上萬英鎊
佩里剛剛出道的時候,英國的《衛(wèi)報》曾經(jīng)對他的陶藝作品發(fā)表過一篇評論,題目是:《如果我有一把斧頭……》,文章的內(nèi)容對于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藝術家來說,可以說充滿了敵意,句句致命。
佩里說他確實感到很受傷:“特別是從一份你很喜歡的報紙上讀到話,真的很傷自尊心?!?
而從2003年佩里獲得了英國藝術界的頂級大獎特納獎之后,這一切都變得不同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英國藝術圈里最炙手可熱的陶藝家。他的作品在收藏市場極受歡迎,那些有他簽名的低劣的復制品都能賣到8000到15000英鎊,更別說他每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精雕細琢的20~30件藝術精品了。
作為一位陶藝家,佩里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因為在一般人看來,陶藝通常只是鄰居家櫥柜里擺放的普通的裝飾物,而佩里卻給陶瓷注入了完全不同的含義。和許多其他的陶藝作品一樣,佩里陶藝看上去很美。但是當人們靠得很近的距離去仔細觀賞,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圖案具有敘事性的故事情節(jié),并且通常暗指一些關于性、暴力死亡以及虐童等具有強烈感官刺激性的主題。用佩里自己的話來說,他的作品一直在“采用游擊戰(zhàn),或者說是一種隱形戰(zhàn)術。我想讓眼中看到的東西是漂亮的藝術品,但仔細檢查,將會發(fā)現(xiàn)其中所涌現(xiàn)出的一種爭議或思想意識。”佩里通過這樣的方式對社會的諸多陰暗面進行隱秘的討論與批判。
陰郁作品源于悲慘童年經(jīng)歷
認為“笨拙”是自己的關鍵詞
佩里坦承,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很強的個人自傳性。因為經(jīng)歷過一個非常黯淡而悲慘的童年,才使得他對黑暗的世界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感悟。
格雷森·佩里1960年生于切姆斯福德,7歲時,因為母親的不忠,身為工程師的父親離開了家庭。佩里曾經(jīng)說,父親的離開是他這一生中發(fā)生的最大的事情。隨后不久,他的母親開始和一個送牛奶的男人同居,佩里和母親、繼父還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生活在一起。因為復雜的家庭關系和繼父的暴力傾向,佩里的童年時光大都是在自己的臥室里孤單地度過。他開始變得愛幻想,將自己的玩偶泰迪小熊想象成自己的父親。直到現(xiàn)在,佩里和自己的親生母親很少往來,卻一直將這只小熊帶在自己的身邊。
大概是在13歲的時候,佩里發(fā)現(xiàn)自己和正常的男孩不太一樣,他有著非傳統(tǒng)的性取向和幻想,喜歡把自己打扮成女孩,有 “異裝癖”。一個偶然的機會,同母異父的妹妹從佩里的日記里獲悉了他的秘密,并將這一切告訴了母親。但一向對佩里缺乏關注的母親和繼父對此事并無太大的反應。
佩里從1983年開始進入陶瓷業(yè),那個時候他住在卡姆登城,和一些邊緣藝術家日夜廝混在一起。在大學里學習藝術,晚上去夜校學習制陶。佩里說,和陶藝的結緣部分原因是因為制陶“非常容易”。但同時也承認,這或許也和他的異裝傾向有某種潛在的關聯(lián):“我穿女裝的一個原因是我的自尊比較低,而人們認為以女人的形象出門是低級的……就和陶器一樣,它們被認為是次等的東西?!彼浀盟谝剐W龀龅牡谝粋€陶藝品是一個盤子,盤子上刻畫了一個粗陋的十字架,中間寫著變態(tài)性愛的字樣。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