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黑陶品牌發展文化產業
2011/4/21 21:10:05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文化產業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館陶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優勢明顯,素有“中國黑陶藝術之鄉”、“中國黑陶生產基地”的稱號。黑陶已成為館陶的文化名片,必須把發展黑陶產業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不斷壯大黑陶品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做大產業龍頭。對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品牌形象好的黑陶龍頭企業予以扶持引導。尤其是思月陶藝公司作為全縣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黑陶生產企業,更要下大力氣進行扶持和培育,做大做強。
一是做大企業生產規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擴充企業實力,通過擴建改造,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3-5年內思月陶藝公司的生產規模要擴大50%以上。
二是壯大科技研發隊伍。吸納更多的能人,增強產品的研發力量,3年內確保思月陶藝公司的黑陶品種達到2000個以上,年產量達到50萬件,年銷售收入達到1200萬元。
三是加大輻射帶動強度。以思月陶藝公司的品牌、資金、技術、生產、銷售為龍頭,通過“黑陶文化產業協會”的運作,充分發揮其示范、樣板作用,狠抓對一般黑陶企業的傳、幫、帶,帶動其他黑陶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做大企業群體。強化措施,全力推進,依托現有黑陶企業做大產業群體。
一是完善政策發展黑陶產業。在稅費減免、提供廠房場地等方面進行扶持,政府出資幫助企業培訓技術工人,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技術人員不足等諸多難題。力爭黑陶制作企業在三年時間內由現有11家發展到20家。
二是延伸產業鏈條擴張黑陶群體。圍繞“中國黑陶藝術之鄉”、“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以黑陶文化為載體,延伸黑陶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形成黑陶設計、制作、包裝、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三是構筑平臺招商引資。立足產業現有基礎,打造總投資1.5億元,占地100畝,集研發、加工、銷售、休閑、旅游、培訓于一體的館陶黑陶文化園,并依托黑陶文化園,謀劃、引進、建設一批新的黑陶產業項目,力爭五年內黑陶生產企業實現集團化運作、分散化經營,統一標準,統一訂單,統一銷售,2012年集團公司銷售額達到8000萬元,利稅達到1500萬元,把館陶建成“全國最大的黑陶文化基地”。
做大黑陶品牌。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競爭是一種“品牌競爭”。館陶黑陶也要以品牌擴大影響、吸引資本、聚集人才、開拓市場、推動產業整體發展。館陶黑陶生產已有五千年歷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又進一步融合了漆陶、彩陶等藝術,贏得了“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美譽。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思月陶藝公司與北京奧運會藝術創作基地專家關玉良合作,由關玉良老師設計、思月陶藝公司制作了黑陶藝術品“國娃”,從上千件藝術品中脫穎而出,作為“國禮”和黑陶藝術的代表作品,贈送給前來參賽的各國體育代表團團長,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幾年來館陶黑陶系列產品以其豐富的藝術內涵、精湛的制作工藝先后榮獲“全國首屆博覽會金獎”、“河北省科技成果獎”,館陶被確定為“中國黑陶藝術之鄉”、“黑陶彩陶創作研究基地”。
今后必須把黑陶作為館陶獨具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的一大產業來抓,努力把黑陶品牌轉化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助推器、發展縣域經濟的助推器。成立“邯鄲館陶黑陶文化發展中心”,按照“提升水平,做大品牌”的思路,進一步加強與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更多的集黑陶、漆陶、彩陶等多種工藝于一體的高檔藝術品,形成新的藝術風格,把黑陶品牌打響。鼓勵黑陶龍頭企業不斷擴大外向度,大力推動更多的黑陶企業走出去,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