坭興陶壺具備相當的升值潛力
2012/5/7 21:11:00
欽州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宜興紫砂陶、四川榮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稱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據介紹,目前欽州坭興壺的市場價大約為宜興紫砂壺的十分之一,一些大師的作品才三五千元一件,遠不及同等級宜興紫砂壺上萬元的單價,具備相當的升值潛力。文/圖:記者郭曉昊
“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廣西欽州坭興陶,古稱越陶,學名紫坭陶,源于隋唐。據《欽州縣志》記載和欽州出土文物考證:“欽州坭興始于隋,盛于唐,精于清。”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據行家介紹,清朝咸豐年間,欽州陶器發展鼎盛,坭器得以廣泛興用,故得名“坭興”。
坭興陶產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類,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筆筒、盆景和食具最負盛名。如今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族織錦”一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欽州坭興陶當屬廣西兩件寶之一。
工藝:“火中求寶”,“窯變”堪稱一絕
坭興壺選用了欽江兩岸優質的陶泥,用獨特的燒窯技術和打磨工藝生產,用于泡茶養壺效果明顯,有“三十泡茶陶如玉”之美稱。坭興陶在生產上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施釉,這是其他陶瓷所不及的,其工藝在陶瓷生產中唯欽州獨有,有“中國一絕”之稱。
據行家介紹,欽州特有的陶土使得坭興陶在制作過程中雖不添加任何陶瓷顏料,但經過傳統工藝的燒制后能產生深綠色或古銅色的窯變,素有“窯寶”之稱,在燒制過程中所產生的“窯變”是無釉坭興陶的一大藝術特色。當爐盤上升到1200攝氏度的臨界點時,偶有發現其極少部分胎體發生竄變現象,并自然形成各種斑斕絢麗的色彩和紋理,須打磨表層氧化物后才發現其真面目,色彩豐富,可謂“火中求寶”,堪稱火與土結合之極致。
價位:大約為宜興紫砂壺的十分之一
除了工藝精美外,坭興陶壺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其特色是有悠揚鏗鏘洪亮的音質,形如青銅器般凝重沉穩,并有壯族圖騰的花紋,民間性、地域性很突出,而造型、質地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如果將其作為茶具泡茶,不但數天不餿,且能快速養出柔和的包漿。此外,坭興陶泥還富含鐵、鋅、鈣、鍶等十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經手工精制而成的坭興玉陶茶具,有較好的吸水率和氣孔率,更具有耐急熱急冷性能和抗餿防腐性能,既能保持茶色茶香,又無熟湯氣味,有利于改善水質。
2004年坭興陶第一次出現在廣州展覽上時,省級大師的茶壺作品僅為500~600元之間。時隔8年后,省級大師的作品已經上漲到2000~3000元之間。不過,縱使價格8年來已漲了數倍,這個價位與宜興紫砂壺的行情差距甚大。
據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館長譚偉彬介紹,坭興陶的市場價格大約為宜興紫砂壺的十分之一,一些大師的作品才三五千元一件,遠不及同等級宜興紫砂壺上萬元的單價。不過近年來坭興陶的價格也在成倍增長,日漸吸引了更多收藏者的目光,更有廣東買家驅車幾百公里赴原產地選購茶壺。
“坭興陶壺目前當然不能與宜興紫砂壺相提并論。”譚偉彬說,兩者的市場認知度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后者具有的數百年文化歷史基礎為前者所不能企及。但是坭興陶壺別具少數民族的特色,而且泥質健康,特別能吸引新入行的收藏者。
小知識
坭興陶曾是廣東工藝?
歷史上,欽州曾經屬于廣東省湛江地區管轄,欽州坭興陶也因此被列入廣東民間工藝,目前陳家祠還收藏了部分的坭興陶。目前廣州芳村茶葉市場也逐漸開始見到坭興陶壺的身影。
早在1915年美國召開的“巴拿馬運河開航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中國歷史上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