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婁高強的“笑傲江湖”
2020/2/2 15:41:40
泥火之情,鈞瓷為證
婁高強和劉靜都是周口人,倆人都畢業于河南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婁高強先后跟中國鈞瓷藝術大師晉佩章,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鄭州大學教授閆夫立學習過鈞瓷燒制及制作;劉靜則先跟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存生、王玲學習黃河澄泥硯及磚雕制作與創作,后來又去學習鈞瓷燒制及制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身于陶瓷設計專業的婁高強、劉靜,大多時間從事鈞瓷器物的設計,但前兩年始,他倆忽然找了個小院,自己干起了陶瓷的全活兒。大多數作品,自然屬于鈞瓷,而這兩件卻出人意料的,似乎不屬于大家日常了解的任何瓷種。
型與釉,大不同。
其實看上去,這種器物似乎沒釉,它更像是陶:粗糲的,滯重的、幽邃的深色,表面遍布的顆粒,泛出堅硬、堅定、鐵色的光。
后來,他們把這種雄性的、金屬的和挺拔的釉,叫做玄鐵釉。真的,它質樸到似乎毫無加工、修飾和淬煉,就像武俠小說里被神化、靈化的玄鐵。金庸說到的玄鐵劍,應該就是這樣的泛著隱隱的清寒光色,和泠泠的英氣。
這件傳奇的器形。是以梟尊為啟發、以仰韶時代的絕世珍寶陶鷹鼎為原型的器物,是一件茶海,即公道杯,簡稱鷹公杯。
1957年,陜西華縣的太平莊,一位叫殷思義的農民耕地,從地里耕出來一件陶器。他帶它回家,把雞食擱在里面讓雞吃。1958年,北京大學考古系來這里調查,殷思義把它交給了北大的師生。
然后,它被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即現在的國家博物館。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這件陶鷹鼎,被列為2號。
陶鷹鼎曾經出國展覽;最后一次,是在1993年的瑞士洛桑,那是一次幫助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而舉辦的展覽。而后,至今,這只憨敦敦的,胖乎乎的鷹,就一直這樣微微低著頭,眼睛里微微透出狡猾可喜的目光,打量著蕓蕓眾生的大千世界;但當然,它一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它內蘊、憨厚、飽滿和偶爾外泄的智慧的、電光一閃似的目光,再沒有向外界撇出過一眼。
是,它也再沒有飛起、飛出過一次。
陶鷹鼎,仿佛中國哲學里最高的概念“道”一樣,仿佛一個民族精神的內核,深藏、潛伏在了神秘的內宮。
但婁高強、劉靜夫婦,讓它突然降生在凡間。
陶鷹鼎原器,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婁氏夫婦把陶鷹鼎縮小,像邏輯學上所說的將紛雜的外延抽象、提煉成內涵一樣,他們讓它成了堅實的、精煉的、玄鐵般的文化和意象之核。
和那件緘默的、惜字如金的國寶陶鷹鼎不同,他倆讓鷹公微微張開了嘴,讓它能開口說話:這是件公道杯,它會讓溶溶、勻勻、凈凈、澄澄、飽含著巨大和神秘潛能的茶湯,傾訴和浸潤到口渴、身乏、精疲、氣餒、魂失、志昏的人們的口唇和身心。
倒茶者,道茶也。
‘笑傲江湖’,之所以確定這樣的、仿佛和流行茶風唱反調的名稱,一是因為這兩件器物身上隱隱的、韌韌的的光澤,即這種幽邃的玄鐵釉帶來的剛強氣息,它是力量、能量、精神、意志的載體和象征;另一個原因則在于前述:我們共同認為,茶道、茶器,茶,應該是提氣的、活力的、青春的和豪邁的生活方式。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