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陶瓷藝術
2012/4/8 22:21:04
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陶瓷業走上了新的發展時期,傳統產品重見天日,創新品種大放異彩,陶瓷廠如雨后春筍,蒸蒸日上,外銷產品日益增多,銷售地區不斷擴大,僅德化縣的瓷器就先后銷售五大洲八十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省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商品,在中國陶瓷工業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福建瓷器質地細膩光潤,色澤潔白明亮,制作精巧,造型雅致,紋飾美觀大方,品種配備齊全,有各種貼花、彩花、噴花、印花裝飾的日用瓷;有釉花絢麗艷美、造型多樣的陳設瓷以及精工細作、栩栩如真的瓷雕。德化的“三朵金花”(象牙白瓷、高白度瓷和傳統瓷雕),建陽的兔毫盞紋黑釉瓷,南平的油滴盞,福州、廈門、閩清、寧德、古田、龍溪、晉江的仿古瓷雕和器物都具有各自的風格和特色,產品琳瑯滿目、豐富多彩,適應國內外人民生活的需要,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素有“福建瓷都”之稱的德化縣,是中國古代南方重要瓷區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外銷瓷的一個重要產地。產品自宋代進入國際市場以來,歷代瓷器生產和外銷延續不斷,全縣已發現歷代瓷窯遺址一百九十多處。一九七六年重點發掘的宋元時代屈斗宮窯址,全長57.1米,共有十七間窯室,出土了六千多件完、殘器物,為研究中國宋元時代民窯體系瓷業生產的規模、窯爐結構、燒制工藝、瓷器外銷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研究宋元時期中外人民經濟貿易和友好往來提供了實物的佐證。
建白瓷器,是中國古代外銷瓷中的珍品,德化縣的建白瓷,它無需外加色彩的裝飾,僅以其如脂似玉的瓷質、瑩潤晶潔的釉水就足以令人一見動心,愛不釋手。其瓷質滑膩堅致,潔白中微見淡黃,純凈無瑕。釉層瑩厚與瓷胎密貼,渾然一體,難以劃分。其釉色光如絹,典雅雋永,饒有余韻,耐人尋味。在光線映照透視下,通體呈現半透明的乳黃或牙紅色澤,故國外稱之為“象牙白”、“奶油白”、“乳油白”、“天鵝絨白”、“豬油白”,有的稱之為“假玉瓷”,略顯牙紅色近似幼嬰嫩膚的還稱為“孩兒紅”。國際鑒賞家推崇建白瓷為中國白瓷的代表,稱為“中國白”,贊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
根據考古發現,德化的建白瓷萌芽于宋元時代,明代已臻成熟,并大量生產,暢銷國外,其生產的各種瓷塑及杯、爐、壺、瓶等各種器物,都精巧雅致,別具一格,國內外視為珍寶,不惜以高價爭購。大約于清代中葉之后建白瓷中斷停燒。建國以后,經過反復試驗獲得成功,重新投入生產。恢復生產的現代建白瓷器,瓷質可與明代產品相媲美,釉面的晶瑩度甚至略勝于明瓷。而且現在采用特殊電窯燒成,工藝科學,效果更為穩定、理想。具有明代特色。藝術造型精美的《仿明荷花杯》(如圖185)《梅花杯》、《夔紋把耳杯》、《六足牛頭尊》、《獸耳三足爐》和《觀音》等各種優秀傳統產品,都在繼承傳統造型技藝的基礎上,又充分發揮脂玉特質,為中外人士所珍注,1980年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證書。高雅精美的芭蕉、羊頭,牡丹、雙風花瓶和“青春”建白藝術瓷,均被選為國家禮品瓷。其中為首都人民大會堂特制的一批建白茶具,更是深受各界的贊賞。
圖185.仿明荷花杯現代 高5.0cm 口徑9.5cm 福建省德化瓷廠
福建瓷塑歷史悠久,元代已很盛行,明代達到一個新的藝術高峰。瓷塑藝人群起,形成了自己的技法和風格,在中國瓷塑藝苑中獨樹一幟,被國際上譽為東方藝術的精品。明代德化民間雕塑藝人何朝宗,是一個具有多種雕塑藝術才能的大師,他所雕塑的各種瓷《飄海觀音》(如圖105)儀態宛然,栩栩如生,臉容秀麗,端莊慈祥。坐者莊嚴肅穆,衣角柔和飄垂,配以巖石、蓮花為座,令人一見生敬;立者衣袖臨風飄拂,超凡出俗,儼然駕云渡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