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價格上漲10倍 民國瓷行情上演“節節高”
2010/3/9 20:42:24
昨日,記者從武漢各大藏市了解到,目前民國瓷已漸成市場熱點,10年內價格上漲了十多倍。
5年前,本地一位藏家花了4000多元收到一個海鶴添壽粉彩一品鍋;2年后賣了2.5萬元;去年,他花了3萬5回購;今年的市場價已達5萬元。
據了解,10年前,古陶瓷藏家們開始把目光投向民國瓷,并形成了相當穩定的民國瓷收藏隊伍。無論是新粉彩還是淺絳彩,民國瓷的大多數品種身價都漲了十倍以上。
業內人士介紹,中國瓷器在“清三代”時達到頂峰。但如今,那個時代精致奢華的官窯和民窯精品卻在市場難得一見。而且,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已形成了相對穩固的高價市場。因此,相對低廉和常見的民國瓷順理成章躋身藏市,成為眾多古陶瓷玩家的“新寵”。
雖然“節節高”行情已經上演,但對民國瓷的前景,業內仍有爭議。
一般說講,陶瓷的半衰期為60年,經歷兩個半衰期后,才能看出陶瓷的老氣來。而1911年-1949年期間的國民瓷,基本上只經歷了一個半衰期,在不少人看來,民國瓷屬于現代瓷的范疇,不應成為玩老貨的古陶瓷藏家追逐的對象。
一些專業人士則表示,民國期間,專為皇室燒制瓷器的景德鎮御窯廠停辦,為了生計,一些制作瓷器的名匠高手流落到民間,燒制出堪比晚清官窯的瓷器作品。一方面,這些名家對清代瓷器起了傳承的作用,另一方面,這其中也不乏藝術價值相當高的精品。所以,民國瓷收藏熱潮的興起絕不是偶然。
記者發現,近幾年,民國瓷在國內拍賣會上的表現也相當強勢,甚至超過晚清官窯精品瓷。尤其是“珠山八友”等畫師創作的新粉彩瓷,以工見長,作品濃艷俏麗,成為市場高度炒作的話題。
“由于升值空間大,市場關注度高,民國瓷的新仿贗品也層出不窮,給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設下重重陷阱,這要引起藏友們的警惕。”一位資深藏家提醒。
如何投資及鑒定民國瓷
投資民國瓷,應從哪些方面入手,鑒定民國瓷有什么樣訣竅?昨日,武漢四知堂資深藏家李險峰表示,收藏者應該多關注淺絳彩和定燒瓷。
他介紹,民國瓷器投資前景看好,但選擇投資對象時,仍要避免盲目性,民國瓷仿前朝的東西價值不高,比如青花;反映本時代特點的瓷器藝術水平卻很高,比如淺絳彩和定燒瓷。因此,應將兼具藝術和文物價值的精品作為投資重點。
淺絳彩發端于清中期,在民國期間早期達到高峰,其制作者大多是以前清宮的畫師,工藝水準與晚清官窯不相上下。加上文化氣息濃,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20 世紀20年代景德鎮瓷器中,出現了以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鄧碧珊、徐仲南、田鶴仙、劉雨岑等八位頂級畫師為領軍人物的新粉彩工藝,后人稱之為 “珠山八友”,其作品是對淺絳彩的繼承和發揚,在造型、線條、色彩、光線等方面,均吸收了近代繪畫的營養,顯得別有洞天。
定燒瓷在民國瓷中獨具魅力,包括與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有關的專用瓷器,一些達官貴人、地主富商、社會名流定制自用和相互饋贈的禮品瓷。這些瓷器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有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
李險峰提醒藏友,鑒別民國瓷要從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綜合鑒別。
一是器型。民國真品的器型傳承有序;贗品器型有些非驢非馬,常常是隨心臆造。二是胎質。民國真品胎質較粗松,手感適中;贗品胎質細膩,手感較重。三是釉質。 “珠山八友”燒制的新粉彩瓷器釉質很精細,其他瓷器的釉質較粗。四是描金工藝。描金工藝是民國瓷的一大特色,主要在器口、壺嘴、雙耳、瓷塑羅漢像、底款等實施描金;贗品描金不純正還很粗糙,大多描金像枯黃的敗葉色,與真品描金相差甚遠。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