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柴窯掌門人黃輝解讀“小柴窯”
2011/5/23 21:48:00
黃輝.1946年出生于江西上饒,祖籍河南。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專業,下放江西鄱陽返回后,在景德鎮從事陶瓷研究40年,現為中國收藏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擅長青花并對歷代青花原材料、青花釉、青花料配制、瓷器修復及高仿、柴窯燒煉等工藝都有較深的研究,曾接受中央電視臺二套“中國瓷節”專訪,尤其對景德鎮古陶瓷鑒定具有較高的水平。
2000年8月參加過中國一荷蘭中國文化節,青花作品被授予最高榮譽獎:2001年11月在日本福岡青花作品陶藝大賽上獲優秀獎……2003年投資新建“皇柴窯”,成為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學會指定仿古瓷定點生產單位。黃輝的作品遠銷國內外,在北京、臺灣各大博物館及收藏界具有較高的名望。
這是一座景德鎮地區所特有的傳統窯爐,它完全按照景德鎮鎮窯規格縮小而建,它是中國國內唯一正在正常使用的以松柴為燃料,并完全能適應燒煉各種高中檔、高溫顏色釉、青花瓷需要的傳統窯爐。在今天它以“小柴窯”這一美名,享譽世界,馳名中外。而如今他的“小柴窯”已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注冊申請“皇柴窯”商標獲得受理。
對柴窯情有獨鐘
“皇柴窯”的掌門人黃輝先生,在景德鎮的仿古瓷生產行業,可謂是一名資深專家。他不僅是皇柴窯的窯主,還是生產企業的廠長,按景德鎮陶瓷行話來說,他是燒做兩行的行家里手。他與人交往不溫不火,雖然不善言談,但也成了他專心學問的優勢。70年代開始,他潛心鉆研陶瓷技藝,他是樊家井村最早辦陶瓷作坊者之一,他對燒煉頗感興趣,他燒過煤窯、氣窯、柴窯,但對柴窯情有獨鐘。1985年創辦了自己的企業,讓他有了施展身手的舞臺,多年來的實踐積累,他從釉料配方、泥坯成型到燒窯把樁無一不精。1992年至1995年,他還承包過鎮窯的燒煉,使他對柴窯的燒制工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2003年他投資30多萬元,在鎮窯對面建起了如今的“皇柴窯”。他之所以將他的“小柴窯”注冊為“皇柴窯”,一是他的“小柴窯”是翻版后的鎮窯,只是大小之區別;二是皇與黃諧音。
他對柴窯的認識,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告訴我們,柴窯傳統制瓷,在窯爐發展史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柴窯是古代窯爐最先進的窯爐,景德鎮“瓷都”之名,也是由柴窯燒制出來的,現在充分利用柴窯是為了傳承古代制瓷工藝及窯爐技藝不失傳,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景德鎮古代制瓷工藝是怎樣燒成而享譽世界。古代柴窯本身也是先進的窯爐,煉成氣氛好、火焰長、熱力極高、無污染,再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是現代窯爐無法比擬的。
他說,柴窯與制瓷工藝是相互結合的,沒有多年的制瓷技藝及燒窯的技術是無法燒成一窯好瓷的。在傳統上柴窯一窯瓷器的好壞,全靠把樁師傅,窯內的溫度前后左右相差很大,什么窯位放多少溫度的泥坯,什么地方適合單式釉瓷,什么地方適合高溫,是有一定學問的。故而,把樁師傅要靠多年的實踐經驗才可成名,景德鎮有一句老話說,三年可以出一個狀元,十年不一定出得了一個把樁師傅,然而窯主也要有一定的經驗及制瓷技術才可生存。
黃輝先生對“皇柴窯”的保護利用,還有他的精明之處,那就是他按照窯位窯溫安排他的生產,每月一次滿窯時,他都和把樁師傅親臨現場指揮,根據匣缽的新舊、質量好壞、釉的軟硬和所需溫度進行配備,最大限度地、合理地使用窯位,使“皇柴窯”的燒制成本更經濟實惠,窯青率更高。
業界高度評價
隨著“皇柴窯”的名氣不斷遠揚,黃輝的仿古瓷生產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好,越做知名度越高,先后被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學會指定為仿古瓷定點生產單位,而且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景德鎮青花仿古瓷唯一一家定點單位。不少國內外著名陶瓷研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