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藝術融入民間古陶藝 奪人之戰折射藝術吃香
2010/4/1 22:42:11
“我的廟已搭好,要請大和尚。”“我們村指望他把日用品變成藝術品。”“我們這里神奇的火山石在等他來雕出新意……”62歲的旅德雕塑家程連仲來海口尋夢的事跡一經本報報道,立刻在海口各地引起強烈反響。澄邁的陶園老板、龍塘鎮文彩村村民、火山口盆景藝術園園主等,迅速展開了一場奪人大戰。“他”將何去何從?
“電話差點就被打爆了”
本報3月26日今日熱讀版以《旅德雕塑家的海南夢》為題,報道了安徽籍定居德國20年的著名雕塑家程連仲,在素有“盆缽之鄉”的龍塘鎮文彩村,吃住在三代制陶人之家潛心創作藝術作品,致力于將歐洲現代流行藝術融入民間古陶藝中,助推海南地方特色文化藝術走向國際市場。
報道經海口晚報網傳播,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新浪網等國內各大門戶網站紛紛全文轉載,網友好評如潮。3月28日下午,一家電視臺的兩名記者經本報記者牽線,終于與程連仲取得聯系,并迅速趕去攝錄采訪,于3月29日晚間起連續四次播放。
島外一家時尚藝術類雜志的主編,也三番五次打電話聯系,預約進行人物專訪。而國內相關藝術界的名流也接二連三地撥打電話向程連仲“報喜”,有的竟一次購買30份當日報紙留存。“剛在海南購買的新卡,差點就被打爆了。”程連仲說。
陶園老板清晨趕來挖人
報道見報的當天晚上,澄邁紅坎嶺世外陶園投資者張先生看到本報報道,幾乎一夜沒睡著。第二天一大早,他帶著一名助手驅車直奔龍塘鎮文彩村,硬將程連仲請到其陶園參觀,表示如果程連仲愿到其陶園“坐陣”,將用三間陶房給其做雕塑創作研究室,并配兩名得力助手。
“我們的舞臺已搭好,你的想法很對我們的路子。”張先生坦言稱,找到程連仲非常激動。陶園占地500畝,原用地期限是20年,現經過努力將達到50年,解決了后顧之憂。他們正將該處作為旅游目的地來開發,將建成陶藝家村落。澄邁縣委縣政府也正打造咖啡風情鎮,該陶園是風情鎮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將給程連仲成立的陶藝工作室也將成為陶園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
3月29日,張先生在電話里向記者透露,他最看重的是連鎖效應,程連仲如能“落戶”,對他們把當地的陶藝推向國際市場就大有希望,“當然,他也可以掛靠好多家,在幾個不同的地方都做。”
文彩村民想以真情留人
3月27日至29日連續三天,文彩村村民陸續趕到程連仲落腳的王家窯場,有的說該村風水好,希望大師能安心留下來。文彩村村民小組組長陳琦、村支部書記邵鴻進等村干部也先后趕去看望程連仲。
邵鴻進說,制陶是當地傳統產業,幾乎家家都會做,隨著時代發展,現已衰退到只剩一兩家在生產農家日用品,不僅賣不起價,大家也都擔心將被機械化生產取代,所以特別希望有能人帶動,使這傳統產品重煥光彩,“畢竟我們這里陶藝沉寂太久了,一直缺少人關注,只有他們這類真正的藝術家來,才能發現其價值。”
陳琦拉著程連仲到處看地,在王家土窯對面有1畝多荒地,附近文昌閣院里有10畝地,在窯場背后臨近路邊有一片約50畝的坡地,均可協助購買以發展現代陶藝生產基地。而且,全村也可盡量幫忙爭取在江邊建工藝學校。
程連仲認為,南渡江邊已有整體規劃,這樣的地段不可取,千萬不能因為發展藝術而損害環境。聽了程連仲的話,有村民希望上級政府能盡快幫助該村想方設法留人。
盆景園主以火山石誘人
“其實,我們這里才是他最該來的地方,我們這里有神奇的火山石,他來一定能雕出有創意的好作品。”海南火山口古村盆景藝術園負責人鐘凱,四處托人打聽記者的聯系方式,打通電話后的第一句話就表現得無比急切。
鐘凱說,這類大師到海南來是非常難得之事,而且其想做的事是本地人沒想到的。他說:“我們在古村72洞的好位置,搞盆栽盆雕,正開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