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釉上彩——刷花工藝
2016/10/19 16:34:28
程大有薄彩刷花《松鶴圖》瓷板畫
瓷刷花始于清末,是景德鎮釉上彩中新彩的品種之一,俗稱篩色瓷,是受洋人傳入的搪瓷噴花和西畫的啟發,結合中國民間絲網印刷工藝并融合民間剪紙藝術而發明的。波陽陶業學校學生馮完白將刷花技藝推廣到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刷花在民國時期最為鼎盛,講究色塊與色階的交匯,形與情感的融集,既有沒骨法用筆的空靈,又有隨類賦彩的化境;色彩明朗悅目,層次分明,民間藝術風韻濃厚,被譽為陶瓷藝壇中的一枝奇葩。
馮完白刷花《雙鴿圖》瓷板畫
一、刷花瓷的制作過程
刷花工具主要有筆刷、小刀筆、小鐵鉗、畫筆和銅絲制成的小篩。它以繪有花紋圖樣的薄紙用膠水貼在瓷器表面,待膠水干后再用小刀筆依照圖樣刻出花紋,然后陸續剔去有紋樣的地方,用筆刷蘸著所需要表現的各種新彩顏料,隔著銅絲網篩涂刷,使色料通過銅絲網以霧狀透過呈現出的空白花紋而附著在瓷面上,直至刷完整個畫面,細節部分用料筆勾線調整,最后經700-800℃“紅爐”彩燒而成。人物刷花工序最為復雜,操作時先從深色衣服凹處的衣紋開始,暗部的色彩常用復色多次上色,使色澤厚重,逐漸向亮面過渡。亮面色彩單純,上色一次完成,借白瓷地呼應托出色彩。衣服的上色從深色到淡色,方法依此類推,刷完衣服,再刷臉和手的顏色,臉部先刷頭發和嘴唇,次刷暗部和皺紋,最后刷亮部,從深暗處逐漸向亮凸處刷色。顏色上好后,用單料畫筆按需要顏色蘸膠水料或油料調和,在色面上勾畫出五官、胡須和手部輪廓線以及領邊、腰帶和頭巾等。在色面上畫五官非常難,如有一筆失誤,作品全敗。因此,要有扎實的人物造型能力和書畫基礎。中國畫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刷花工藝也能表現,需要將五種不同的顏色一層一層刷上去,厚薄適中,根據需要達到濃淡深淺變化。
刷花工藝過程
二、刷花瓷的特點
刷花瓷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極具藝術性和裝飾性。在藝術表現上色彩由濃到淡,或兩種和兩種以上顏色的過渡與銜接,均可通過刷繪的形式達到色彩連接柔和自然、渲染細致勻稱的藝術效果,這是其他手繪工藝技法所無法達到的,它表現出來的刷花瓷獨特的藝術價值也是其他門類所不能比擬的。嫻熟的運刀技法使之有神奇的金石味和剪紙藝術中的質感和動態。在光滑的瓷面上單刀刻紙,是刷花技藝中相當難掌握的一個環節,運刀如用筆要一氣呵成,小刀筆在瓷面上運行易滑落,輕、重方向難于控制,一刀刻錯就會破壞形象,故不能復刀。獨特的顏色配方是釉上色彩薄而透明的關鍵環節,陶瓷膠、水、色料的恰當配比,俗稱“標水”到位,是刷花藝人們千百實驗的結果。
程大有茂叔愛蓮圖瓷板畫
其次、刷花表現內容廣泛,器型多姿。無論人物、動物、山水、花鳥、靜物等,只要是手繪方式能表現的刷花均能表現;器型大到幾百件大瓶小到湯匙,無論是瓷板、賞瓶等陳設瓷還是杯、碗等家用瓷,琳瑯滿目,多種多樣。
民國刷花花鳥瓷板(一對)
第三、題材豐富,貼近生活。有神話傳說、典故野史、民俗風情、田園風光、花卉鳥獸等膾炙人口的題材;主題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四愛圖”、“四美圖”、“松鶴延年”、“三陽開泰”、“鹿鶴同春”、“多子多福”、“富貴白頭”、“喜上梅梢”等,并大多配有題詩,書法流暢,筆意瀟灑,詩情與畫意協調,整個作品散發出清雅明麗的文人畫韻致。
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俯首春思圖》帽筒
三、刷花大師
刷花工藝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刷花大王”程大有1937年創作的刷花瓷板畫《四美圖》,曾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歸國后畫瓷價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