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陶瓦貓工藝
2022/4/13 17:37:08
瓦貓是一種極富云南地方特色的脊飾工藝,以陶土燒制,置于脊上,寓虎于貓,寓“辟邪鎮宅、吃鐵吐金”之意,又稱鎮脊虎、降脊虎、吉祥虎、“四不像”。云南的昆明、呈貢、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民居建筑上都安置有瓦貓,是鎮宅納福的脊飾文化。
大理白族瓦貓特色鮮明,采用灰陶素胎泥塑而成,通體由筒瓦基件和貓身兩部分組成,多為四肢站立姿勢,嘴大張,面部表情夸張,形象敦實渾厚、粗獷大方,顏色多為青灰色,與房瓦色彩一致。瓦貓底座的筒瓦一般與房頂的正脊瓦構件黏結在一起。鶴慶瓦貓呈青灰色,張口怒目,形象十分夸張。瓦貓造型富有原始的生態美,反映了白族人民的審美意識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當地民俗傳統中,瓦貓的安放位置需在大門房頂正中、民居二樓廈口正中、房屋正脊中央,根據房屋方向安置,程序有相應的儀式,是自然敬畏、吉祥文化的體現。
新型瓦貓主要以工藝品的形式出現,在造型結構上,筒瓦適應家庭陳設需要變成了平臺底件,貓身部分在身體姿態、面部表情方面比傳統的建筑瓦貓更為細膩、豐富,同時,也出現多個貓體組合的瓦貓造型,功能上多轉化為擺件、花盆等當代生活空間的裝飾物。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