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瓷”的制作
2010/7/17 21:42:13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建議:“中國是瓷器之國,新中國成立后,就應鮮明地表現新中國的歲月,應該把歷史上好的經驗總結出來,創制新中國的國家用瓷與國家禮品瓷。”郭沫若的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贊同。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作了親筆批示。當即成立了以景德鎮為主,其他各產瓷區協同配合的創制建國瓷領導小組。景德鎮成立了國家用瓷制作委員會,由市委書記趙淵擔任主任,開始試制為國家大典、歡宴國賓、領導出訪所需的“建國瓷”。為組織好“建國瓷”的生產,1953年國家輕工業部組織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輕工部上海工業試驗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單位的科研、美術設計專家,對景德鎮地區的瓷土原料、坯釉配方、燒成操作和裝飾技藝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反復研究和試制,在取得大量數據的基礎理論上進行分析對比,擇最佳方案,組織批量生產。生產出來的瓷器真正體現了景德鎮陶瓷生產的技術水平。這批“建國瓷”共73556件,主要品種有中、西餐具、茶具等,通過參加國際展覽和用作禮品,在國內、外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中青花斗彩瓷可與明代成化和清代雍正斗彩相媲美。以后多次生產國家用瓷和禮品瓷,均受到國內、外贊揚。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國家外交部、駐外使館、領事館、國賓館、外經部等部門用瓷和人民大會堂、全國各大城市對外賓館用瓷以及國家領導人出訪的禮品瓷都要求由景德鎮承制。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用瓷制作委員會改為國家用瓷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專門負責國家用瓷和對外禮品瓷的試制和生產,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制作建國瓷的基礎上,景德鎮陶瓷研究所于1954年再次與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輕工業部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景德鎮歷代瓷器進行現代化測試,開展試制工作。全國著名冶金陶瓷專家周仁和賴其芳先后領導這項研究,對景德鎮歷代瓷器原料配方作了科學分析和鑒定;總結了白瓷坯釉、青花和釉里紅色料、釉上彩色料和熔劑等配方與制造工藝;系統總結了原料礦物類型、工藝性能、制瓷工藝和清初瓷器的性能特征。至此,景德鎮制瓷的傳統技藝已建立在全面的科學基礎之上,并分別整理出了資料,結束了憑經驗辦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歷史。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