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窯、煤窯、氣窯的區別
2014/1/10 12:38:56
我們經常聽到商販喋喋不休的說他們的仿品瓷器是“小窯”燒造,是柴窯燒造與現代液化氣窯爐燒造的瓷器不同,如何如何與古陶瓷相同、“到位”。真的是這樣嗎?各種不同的窯爐燒成的瓷器究竟有那些不同?我不是燒成工藝的專業人員,但在景德鎮二十余年研究制作瓷器耳熏目染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介紹給網友們供大家參考。
景德鎮對于燒成技術有一種執著的迷信,就是“燒成氣氛”只要瓷器燒成后出現質量問題找不到其他原因時便一律可以歸結到“燒成氣氛”這一原因,仿古瓷產品凡是“不到位”“不看真”統統歸結到終極原因“燒成氣氛”。因此柴窯便被說成制作仿古瓷的根本條件,用柴窯燒成瓷器就可以仿古“到位“否則就無法仿制成功 “到位”的仿古瓷,這種觀念一直是收藏界的主流觀念,景德鎮今年也宣傳“今后每年燒造一窯柴窯仿古瓷器”通過這一活動讓古代瓷器再次重現。柴窯燒成的產品真的具有特殊的品質嗎?
還是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燒成氣氛”,“燒成氣氛”又稱為“燒成氛圍”,廣義的說就是瓷器坯體在窯爐內,轉化成瓷器過程中瓷器周圍的溫度變化既燒成曲線,和窯內各種氣體的環境狀態,燒成曲線和各種氣體的含量不同會改變瓷器胎體、釉面、發色等。
從表面看燒成技術是瓷器這種的關鍵,其實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因為在使用柴窯、煤窯時期同一座窯爐中,同一次燒成中所燒造的瓷器品質完全不同,這種實際存在的現象說明瓷器品質的不同“燒成氣氛”絕不是根本條件,而是另有其他原因,在一定的燒成曲線和一定的氣體環境下其他原因才是改變瓷器品質的根本原因,這些其他原因包括胎體、釉料、彩料的配方不同以及胎、釉的含水量,薄厚度,以及其他一些不同所造成的,當然在沒有使用氣窯之前,由于窯爐,特別是柴窯受木柴、天氣、利潤等條件的干擾不可能形成同一種燒成氣氛,柴窯完全靠自然通風,普通磚砌筑不具備承受高溫的條件,不能采取保溫措施,天冷時窯內進風量大,木柴燃燒好,好窯位溫度高,在好窯位擺放的瓷器燒成質量好,外圍窯位的瓷器則因為溫度低而達不到質量要求,天熱時無風多雨氣壓低,窯內進風量大大降低,因為缺氧木柴燃燒不好,窯內最高溫度很難達到燒成所需要的溫度,因此燒成質量大大下降,所以景德鎮有“七死八活九翻身”的俗語,就是說七月是最熱最潮濕的季節,窯爐受氣壓影響不能正常使用,次品率過高,制瓷廠家不能正常生產是一年中最困難的時期,九月秋高氣爽,不冷不熱是柴窯最好的燒成季節,燒造的瓷器質量普遍好,這一季節是陶瓷生產的最佳時間,
待燒的坯胎在窯內的擺放位置也會對瓷器的品質造成影響,如一般的柴窯從最高溫區的1320度到1170度,各個位置溫度差別很大,在關鍵節點上5——10度的溫差可能就有不同的后果,80年代末我在景德鎮因為我們是景德鎮最早使用液化氣窯的廠家,當時有一家新加坡窯爐廠家南光公司在景德鎮推廣“梭式窯”這種現代液化氣窯,由于景德鎮比較保守,在加上價格較高,當時一臺一立方米容積的窯爐要8萬多元,所以很長時間沒有用戶購買,后來經過協商南光公司在我們作坊處設置了一臺窯爐,初次使用十分小心,開始燒成溫度一直控制在原來煤窯的燒成溫度1280,瓷器的燒成質量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瓷器的品質仍然不夠理想,隨后采取了提高燒成溫度的措施,但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制坯泥料和釉料多年來都是按照煤窯燒成溫度設計的,因此我們采用每次提高燒成溫度5度的方法,雖然只有5度但也令人心悸,當實驗進行到1300度時,問題出現了,多件瓷器因為溫度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