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歷代文獻記載
2018/12/2 18:19:15
(唐)孫思邈,約成書于永淳二年(682)《千金翼方》,白瓷瓦屑:平,無毒。主婦人帶下,白崩,止嘔逆,破血,止血,水磨,涂瘡滅瘢,定州者良,余皆不如。
(唐)805年《唐恒岳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都知瓷窯勾當供使細茶器云麾將軍守左金吾衛大將軍……
(后周)顯德四年(957)《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記》:使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侍御使充龍泉鎮使鈐轄瓷窯商稅務使馮翱。
(宋)《宋會要輯稿》載: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添器以給用,宋太宗淳化元年(990)七月詔瓷器庫納諸州瓷器,揀出缺螢數目等第科罪……真宗景德四年(1007)九月,詔瓷器庫除揀封樁供進外,余者令本庫將樣赴三司行人作價出賣,神宗熙寧(1070)三年三月,詔并瓷器庫入雜物管句.宋徽宗宣和七年裁剪不急之務無名之費就有“中山府瓷中樣矮足里撥盤龍湯盞一十只”。
(宋)《吳越備史》:太平興國五年九月十一日王進朝謝于崇敬殿,復上金裝定器兩千事,水晶瑪瑙寶裝器皿二十事,珊瑚樹一株。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1037~1101年)所作《試院煎茶》詩曰:“蟹眼已過魚眼生……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北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四《辯真玉》“今世真玉至少,雖金銑不可近,須沙碾而后成者,以為真玉矣,然猶未也,特珉之精者,真玉須定州磁芒所不能傷者乃是,嘗問后苑老玉工,亦莫知信否。”
(宋1180年成書)吳彥夔《傳信適用方》卷下《真定器》“定器末壹錢、地黃末各半錢、煎木通湯調下,不拘時候神效火煅存性。研為細末壹兩、各壹兩。”
(宋)邵伯溫(1057 ~1134年)《聞見錄》曰:“仁宗一日幸張貴妃閣,見定州紅瓷器。帝堅問日:“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獻’為對。帝怒曰:‘嘗戒汝勿通臣僚饋送,不聽,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謝久之乃已。”同(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金)《大金集禮》:天眷二年(1139)奏定公主禮物……定瓷一千事。
(南宋)陸游(1125~1210年)《老學庵筆記》曰:“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蓋其時新陶初出,火氣未除,是以不貴,今則已閱百年,古澤幽光,且以罕覯稱珍,自不同當曰矣。”
(南宋)周輝(1126~1198年)《清波雜志》曰:“輝出疆時,見虜中所用定器,色瑩可愛。近年所用乃宿、泗近處所出,非真也! ”饒州景德鎮“于大觀間窯變,色紅如朱砂,謂熒惑廛度臨照而然。物反常為妖,窯戶亟碎之。時有玉牒防御使,年八十余,居于饒,得數種”,出以相示,云:“比之定州紅瓷器,色尤鮮明”。“瓷器,土脈細,色白而滋潤者貴,質粗而色黃者價低。宋政和宣和間好稱為‘北定’,其出南渡后者為‘南定’,北貴于南”。
(南宋)周密(1232~1298)《志雅堂雜鈔》:“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后再入窯燒, 永不復脫”。
(南宋)太平老人《袖中錦》開篇:“天下第一”條中曰:“監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磁、浙漆、吳紙、晉銅、西馬、 東絹、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師婦人,皆為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及。”
(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窯器”條及南宋葉寘《垣齋筆衡》“窯器”條均曰:陶器自舜時便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