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壺的別稱
2013/1/10 23:32:42
顧景舟大師作品【漢云壺】。
“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供春最貴,第形不雅,亦無差小者,時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潔者,取以注茶,更為適用。”這是晚明文震亨《長物志》中對壺的評價,文中所指的壺,即我們今天習慣上所稱的紫砂壺,或稱宜興壺。前者是根據材料稱呼,后者則是根據地名來稱呼。
五百年來,紫砂壺的稱呼,并沒有統一的名稱。不同的稱呼,散見于各種史料中,俯拾即得,列舉如下:
【甌注】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隨手造作,頗極精工。——《茶疏》明·許次紓著。
【宜興罐、砂罐】宜興罐,以龔春為上,時大彬次之,陳用卿又次之。錫注,以王元吉為上,歸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錫注,錫也。器方脫手,而一罐一注價五六金,則是砂與錫與價,其輕重正相等焉,豈非怪事!——《陶庵夢億》明·張岱著,卷二砂罐錫注。
【荊溪壺】茶疏煮,速如風雨。導至一室,明窗凈幾,荊溪壺、成宣窯磁甌十余種,皆精絕……——《陶庵夢億》明·張岱著,卷三閔老子茶
【時大彬罍】自余來陽羨,有客示以時大彬罍,甚小,而其價甚貴,余心惡之,曰:必擊碎之為快。而所謂時大彬事,必屏諸四夷為快。——《明文海》書時大彬事。
【瓦瓶】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吳人。瓦瓶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龔春尤稱難得,黃質而膩,光華若玉。——《袁中郎隨筆》雜著卷·時尚。
【宜壺】宜壺作者推龔春,同時高手時大彬。碧山銀搓濮謙竹,世間一藝俱通神。——《贈高侍讀澹人以宜壺二器并系以詩》陳維崧,《美術叢書》初集第三輯《陽羨名陶錄》黃賓虹、鄧實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陽羨茗壺】明人周高起著《陽羨茗壺系》一書。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本關于宜興紫砂壺的專著。書中對紫砂壺的創始、源流、名家、派別等進行了論述。——《檀幾叢書》二集卷四十六,清·王晫張潮編纂。
【茗注】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是人而知之矣。——《閑情偶寄》卷十一清·李漁
【宜興泥壺】近日一技之長,如雕竹則濮仲謙,螺甸則姜千里,嘉興銅爐則張鳴岐,宜興泥壺則時大彬……——《池北偶談》卷十七清·王士禎撰。
【瓦壺】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吳人。瓦壺如龔春、時大彬,價至二、三千錢。銅爐稱胡四,扇面稱何得之,錫器稱趙良壁,好事家爭購之。然其器實精良,非他工所及,其得名不虛也。——《居易錄》卷二十四清·王士禎。
【宜興砂壺】宜興砂壺以時大彬制者為佳……——《履園叢話》卷十二藝能清·錢泳輯。
【宜興茗壺】嘗謂友人錢小謝曰:“……宜興茗壺不能刻山水,雖摹古人畫本亦不佳。”數語真得此中甘苦者。——《墨林今話》卷十六清·蔣寶齡。
【宜興茶壺】臺灣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壺。供春者,吳頤山婢名,制宜興茶壺者,或作龔春,誤,一具用之數十年,則值金一笏。——《臺陽百詠注》清·周澍。
【宜興沙壺】宜興沙壺創于吳氏之仆日供春者,及久而有名,人稱龔春,其弟子所制更工,聲聞益廣,京口談長益允謙為作傳。——《五石瓢》清·劉鑾。
【宜興砂注】壺以宜興砂注為最,錫次之……——《五石瓢》清·劉鑾
【陽羨磁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至與金玉等價。百余年來,名輩既盡,時工所制,率粗俗不雅,或涂以丹黃,無一可入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