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紫砂壺的通用范本
2013/10/17 21:22:57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浪擊壺》。
從被燒造成型的那一刻起,紫砂壺便注定“一生”與茶結緣。一把紫砂壺如果不用來泡茶,那么它就像毫無生命力的“行尸走肉”,沒有任何存在意義。愛茶者對于這一點,早已形成共識。但是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紫砂泥也不例外。目前,隨著紫砂泥越來越稀缺,要想選購一把令人滿意的紫砂壺,你會發現已經難上加難。
除了價格飆升使得高檔紫砂壺逐漸成為投資新品種,就是普通紫砂壺的價格也水漲船高,由幾年前的千八百元漲到了上萬元,這還不包括名家燒制或年代稍遠一點的壺。
目前,如何鑒賞、保養紫砂壺,已經上升到了珍藏投資的高度。紫砂壺的投資珍藏也已成為文人雅士理解茶文化的另一種方式。無論深諳茶道者,還是普通的茶文化愛好者,都渴望得到一把像樣的紫砂壺。但怎樣的紫砂壺才能稱得上是一把好壺呢?其實,只要是好壺,都可以用一套相仿的評價方式來評價,我們稱之為“紫砂壺評價的通用范本”。概括起來,鑒賞紫砂壺優劣的尺度可歸納為四個要素、三個主要因素和五個字。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橫把洋桶》
四個要素:抽象地講,紫砂壺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四要素。
“形”即形式的美,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
“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的意味;
“氣”即氣質,壺藝所有內涵的本質美;
“態”即形態,作品的高、底、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
以上四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好作品。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張順法作品《雄起》
三個主要因素:評價一件紫砂壺的內涵,必需具備三個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結構、精湛的制作技巧和優良的實用功能。
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扳、蓋、紐、底等,應與壺身整體比例相協調;
精湛的技藝,是評審紫砂壺藝優劣的準則;
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扳、執握、壺身的附近合縫,壺嘴出水流暢,同時也要考慮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著名青年陶藝家張燚作品《仿古如意》
五個字:當今,鑒定紫砂壺優劣的標準歸納起來,可以用“泥、形、工、款、功”來概括。前四個字屬藝術標準,后一個字為功用標準。
“泥”:紫砂壺得名于世,固然與它的制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起其為含有氧化鐵的成分,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根據現代科學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于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感官的不同,與功用、手感無濟。而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由于使用的習慣。紫砂壺需要不斷撫摸,讓手感舒服,達到心理愉悅的目的。近年來流行的鋪砂壺,正是強調這種質表手感的產物。
“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匪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古拙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