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人的傳說
2012/3/16 23:04:34
陶瓷質地是堅硬的,但它又是脆弱不堪一擊的;好好呵護它,它總是挺美的。
五十五載說陶埏
大暑后三日,接到《淄博日報》青山同志幾乎是“高考”的通知,今年是國務院批準淄博市建市55周年,要我寫一下原淄博瓷廠的那些人和事。一周內“交卷”!自知題目太大,腹中羞澀,我只不過是個手藝人,也就迎難應試了。
入夜,借助空調的涼氣,腦細胞幫我逐漸填補著思緒。正巧,原淄博瓷廠是1954年建廠的,直到1995年,原淄博瓷廠跌跌撞撞已發展成一大串管理和生產機構的符號,最使我不能忘懷的是在這些符號里面,那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和熟悉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現在眼前。下面請耐著性子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首先是黨辦、廠辦、工會、團委、紀委、監察科、組織科、人事科、宣傳科、財務科、生產科、勞工科、安全環衛科、保衛科、技術科、質量管理科;再就是廠內銀行、新產品開發部、進出口業務部、科協、基建基改部、供應部、銷售部;第一線有一分廠、二分廠、強化瓷車間、藝術瓷分廠、五分廠、六分廠、高檔瓷車間、匣模分廠、動力分廠、科研所、花紙車間,還有安裝公司、儲運部、煤氣站、窯爐公司、福利廠、貿易總公司、勞動服務公司、生活服務公司、招待所、房產公司、醫院、托兒所,淄博瓷廠子弟小學,副科級以上調研員及其它不在編人員……我與2349名工友,在占地面積276590平方米的土地上共同工作生活了40多個春秋,共同創新了“昆侖”牌色瓷茶餐具、“山川”牌刻瓷、“魯青瓷”茶餐具、精炻器餐具、強化瓷茶餐具等優質產品(號稱五朵金花)。同時,我也伴隨著“五朵金花”在這里成長,在這里退休。
現在,我們的足跡和業績,遍布淄博市各個陶瓷企(事)業,有的還跨省傳,幫、帶……無論我們現在何方,或從事什么職業,或怡養天年,或兒孫繞膝,承淄博市建市55周年之際,以上權作對工友們的真摯問候!
陶瓷質地是堅硬的,但它又是脆弱不堪一擊的;好好呵護它,它總是挺美的。
學做學問如積薪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史為鏡,可思興衰.”上了年紀的朋友,都在摸摸地信奉著……日本的一位古陶瓷專家,在我的工作室用毛筆漢書題詞共勉:“活到老學到老”,令我欽佩之余又多了些感慨。我雖無蘇武牧羊的礪煉,但卻有張良納履的虔誠——學習學習再學習!養兵千日,用兵一時。1981年,經過考試我首先把淄博刻瓷帶到了前西德。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14屆世界博覽會在美國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市舉辦。這是自1904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參加這樣的(今年在中國上海主辦)世界博覽會。我心里裝著淄博人民的囑托,憑著一支畫筆和一把刻刀,歷時184天,每天工作12小時,向世界各國人民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技藝。刻瓷。在與田納西大學藝術系師生專場對話中,第一次體驗異域文化的差異;現場創作的作品銷售一空,只好托大使館從國際書店買來宣紙,由中國館館長定價50美元一幅,書寫內容由觀眾各取所需,排隊等候,我也真佩服外國朋友的耐性。(淄博籍的華僑也不少)。博覽會閉幕后,單刻瓷一項總共給國家換取外匯五萬美元。后來,可能這五萬美元數額太大了,極個別好心的領導難以相信,特派黨委梁副書記(軍隊團長轉業)赴京外調,書面證明材料才得以承認。當年也許國門開的太快了,好心領導不學習、不跟趟的緣故罷了。我為我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手藝人而完整了人格、國格而豁然開朗!
回國后,黨組織批準我為預備黨員;市人大相繼公選我為山東省第六、七、八屆人大代表,1983年1月27日,《大眾日報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