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因陶瓷而揚名 藝術因創新而致遠——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閻先公
2019/12/30 12:16:57
閻先公,1943年出生,山東淄博淄川人。自幼傾心學畫,癡迷不輟。幾十年間,精品力作迭出。瓷板壁畫《聊齋頌》獲得全國首屆“女神獎”壁飾藝術大賽一等獎;巨型陶瓷壁畫《奪魁》作為中國美協首屆壁畫展優秀作品,被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和《中國壁畫百年》畫冊;毛線編織作品《水滸108將》獲得首屆全國壁飾藝術大賽(編織類)一等獎、獲稱“世界吉尼斯之最”;刻瓷作品《領袖與將帥》獲得上海國際陶瓷藝術博覽會金獎;陶瓷高浮雕《飛天》組雕作品被法國盧浮宮列展收藏……
在2019年9月6日開幕的第十九屆中國(淄博)國際陶瓷博覽會上,越來越多的陶瓷文化創意產品亮相展會。淄博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不斷發展,在一件件精美瓷器上,文化味道愈發濃烈。
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閻先公的藝術工作室中,瓷板畫、國畫、刻瓷作品等放滿了整個房間。在這里,筆鋒回轉,墨香彌漫。
“這些年我一直沿著這條路在不斷地探索,雖然我年齡已近80歲,但只要我身體還可以,在藝術創新創作方面,就要不間斷地把它發展下去。”閻先公談起藝術創作和淄博陶瓷,總是非常興奮。作為在這個領域堅守了近60年的老人,他把藝術創作當成了責任和使命,始終致力于研究和創新。
淄川是聊齋文化的發源地,也是閻先公的家鄉。為了將聊齋文化表現得更好,他不斷進行研究和創新。聊齋文化的特點是用寫鬼寫妖的筆法來刺貪刺虐,作品中浸透著神秘之感。閻先公在創作聊齋故事畫作時,為了把蒲松齡作品這種神秘之感創作出來,就在瓷板上研究了一些新技巧、新技法,把一些很特殊的技巧用在背景上。山坡、石頭上突然就出現了一些神秘的怪物,本來是一個荒涼的山坡,突然又塵風四起……把畫的背景充分渲染,這種獨特的創作方式,使得作品在展覽會上獲過金獎,引起業內強烈反響。
盡管已經在業內奠定了很高藝術地位,但是閻先公從不自滿,更不因循守舊。他始終在創作手法、藝術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近年來,他成功探索出了瓷板色塊潑彩畫技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閻先公用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畫了100個齊國成語故事,這種技巧讓每個齊國成語故事都有了更好表現效果。同時,呈現出一種比較新穎的視覺效果。這套畫驚艷亮相陶博會,成為陶博會的一個亮點,讓齊文化傳播有了一種新的載體。
淄水湯湯,齊風泱泱。陶瓷是文化的結晶,藝術的精華,厚重的陶瓷文化在不斷進步、發展,陶瓷文化因創新而致遠。“我是閻先公,我為我的家鄉代言。”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