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說陶瓷:遍訪百家淘美瓷——參觀蘇清河藝術館
2017/8/6 21:22:22
2017年7月26日中國古窯萬里行(第十九季)正式啟程。活動將途經杭州、龍泉、德化、潮州、佛山、建陽、景德鎮等產瓷區,與當地部分著名陶藝大咖進行交流,遍尋當代美瓷,并對沿途省市的幾十個古窯遺址進行探尋考察,全程約一萬公里,歷時約三十二天。期間部分活動將進行視頻直播,歡迎各位朋友關注!
蘇清河藝術館位于德化縣城關后井路。2013年由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蘇友德籌劃建設,2015年正式對外開放。藝術館前身系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蘇清河于1986年創辦的福建省首家民營陶瓷科研所——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藝術館由德化精美古陶瓷、蘇清河藝術人生、蘇友德藝術作品這三個主題構成。在這個藝術殿堂,您可以品味蘇清河大師收藏的幾百件宋朝至今,德化瓷塑歷史名家何朝宗、蘇學金等的作品,也可欣賞中國當代國家級大師蘇清河、省級大師蘇友德的陶瓷精品。
蘇清河兒子蘇友德陪同參觀并一一講解
蘇清河,男,1941年6月-2012年2月,號瑩玉,德化縣城關寶美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白瓷燒制技藝)傳承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綠寶石藝術陶瓷館簽約的著名陶瓷藝術家(2006年10月13日)。他五頂桂冠譽瓷壇:
其一:福建省陶瓷界唯一由國家發改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其二: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白瓷燒制技藝傳承人;
其三:福建省第一位“德藝雙馨”陶瓷藝術大師;
其四:福建省陶瓷界第一位連續50余年從事藝術陶瓷工作者;
其五:創辦福建省第一家民營陶瓷科研所和高新技術企業——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
民國30年,蘇清河出生于瓷都德化寶美后井村的陶瓷世家。祖父蘇中明,民國時期于后井窯場經營“益發”制瓷作坊,自行設計燒制各種日用、陳設瓷器皿,遠銷國內外。父蘇玉鍛,從小隨其父于瓷坊從事陶瓷手藝。蘇清河尚未周歲時,父親英年早逝,依靠祖父、寡母溫靜業瓷撫養。時值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社會動蕩,瓷業蕭條,瓷坊幾于歇業,祖父又年老體衰,家境窘迫,生活困苦。1955年3月祖父去世,雪上添霜。是年夏,清河小學畢業,因生活、學費無著,只得輟學從瓷。
1956年5月,蘇清河進德化瓷廠雕塑組,從師于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當時德化瓷廠雕塑組組長兼工藝師蘇勤明。由于蘇清河從小愛好美術、繪畫,對瓷塑有不解之緣,因此進瓷廠雕塑組后,一心撲在技藝上,越干越有興趣。他有天賦藝術才華,聰明好學,善思多問,努力不懈,所學技藝高出同行藝徒,每次質量評比常列前茅。不久,即工余嘗試創作《洛神》、《白蛇傳》人物及《田螺姑娘》等作品,受到師傅的器重與同行的稱許。
1962年夏,蘇清河離開德化瓷廠,先后于本縣、永安、三明一帶民間搞泥塑木雕佛像。1964年后,輾轉受聘于建陽瓷廠、永春蘇坑瓷廠、古田棋坪洋瓷廠當技術員,從事瓷塑創作與授徒。后來又結合日用瓷、仿古工藝陳設瓷等的造型設計以及配方、化工色釉等的研究。他所到一地,都把那里的瓷廠辦得很起色。
1977年,蘇清河返回德化,受聘于蘇洋人隊東漈瓷廠。他到該廠后,設計、研制、開拓出色釉等16種新產品,次年又研制仿古開片釉等瓷種成功,推出后風靡一時,使該廠產量產值效益激增,規模迅速擴大,產品暢銷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5年,蘇清河承鄉親擁戴,回到家鄉寶美,將已停產的村辦瓷廠恢復生產,并任瓷廠廠長。為了更好地繼承與弘揚“德化名瓷”的歷史文化遺產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