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至神:徐朝興大師藝術精品賞析
2013/9/15 20:39:46
作為藝術大師,每個時期都應當有代表性作品,因為大師不僅是現代的,也是歷史的。徐朝興經常以“老陶工”自居,原因就是自從事青瓷藝術以來,他幾乎沒有離開過青瓷怍坊,滿身的泥巴陪伴著他有五十多年,粗糙的雙手可以見證他的青瓷藝術生涯。他制怍了多少青瓷,有多少作品,難以數清。賞析徐朝興的青瓷藝術確實很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徐朝興的青瓷藝術風格是建立在他對龍泉青瓷傳統制作技藝的純熟掌握與不斷的技術工藝革新上的。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其精湛的技術特征,來細心品讀他謎一般的藝術世界。在徐朝興的藝術世界里,精湛的技術表現與精美的藝術形式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每一件怍品都能顯現著他獨到的技術特征和獨立的藝術特色。
1.端莊、厚重的仿古青瓷
徐朝興是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學徒期間就參加了龍泉瓷廠仿古小組,與師傅們一起進行仿古瓷的燒制。在徐朝興的青瓷作品中有許多仿古瓷精品,精湛的仿古瓷技術與獨特藝術表現,體現出他對龍泉古代青瓷燒制傳統的崇尚與癡迷,同時也顯現出他仿古而不泥古,繼承而又有發展的創新思維和古典風格,與一般的市場仿古瓷在本質與形式上都有明顯的不同。
圖1、2003年《五管瓶》作品參照宋“五管瓶”造型,重新設計,造型古樸,穩重,再現宋韻。
宋元時代是龍泉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各種器形的青瓷器具紛紛出現。粉青、梅子青釉色高雅溫潤,類玉如雪,哥窯、弟窯青瓷風格相映成趣,特色分明。當時窯工們曾經燒制出一種蓋瓶瓷器,肩部有五根管子,形制特別,制作精巧,被稱為“五管瓶”。其實五管瓶的形制大致上是脫胎于東漢時期一種陪葬用的明器“谷倉”,保持著類似的造型與結構。徐朝興最具代表性的仿古瓷作品《五管瓶》,就是仿北宋時期龍泉窯燒制的“五管瓶”而進行的新創造。他在汲取北宋龍泉五管瓶造型基本結構的同時,將五管瓶復雜的結構處理得大氣而簡潔、嚴謹而莊重。這件梅子青釉色的仿古瓷,以白瓷土為原料,瓶高27厘米,直徑13厘米。以傳統的青瓷燒制工藝制作,器形簡約,結構明確,五管與瓶體構成自然大方。這件仿古瓷沒有拘泥于北宋龍泉“五管瓶”表面的具體細節,而是強調了“五管”與瓶體的內在結構關系,強調了“五管”與瓶體結構線條的縱橫呼應,從而達到了《五管瓶》形體簡潔、級飾大方,結構明確的造型效果。再加上“類玉”般的梅子青釉色的晶瑩剔透和溫潤清秀之感,《五管瓶》更加端莊雅致、雍容大度,使人在五管之挺俊、瓶體之雍容、釉色之清透、紋飾之捭闔中,既感受到北宋古瓷文化的技術匠意與思想幽情,也觸摸到徐朝興仿古心境的精神意蘊與坦蕩性情,給人以一種獨特而神秘的視覺感受與審美體驗。它超出了北宋古瓷文化的原初匠意,而生發出了今人續接古瓷文化的新精神內涵。
圖2、2006年創作《大粉盒》
2006年,徐朝興仿照南宋龍泉青瓷器皿,又制作了一件更為精致的梅子青釉仿古瓷《大粉盒》。這件瓷器以白瓷土為原料,直徑25厘米,高14厘米。在制作這件仿古瓷中,高精度的密合工藝是最具技術與藝術價值的。大粉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中縫相接部分具有驚人般的密合度,幾乎可以達到密不透風的效果。如果在縫隙中注人清水,用手輕輕旋轉粉盒蓋,粉盒蓋就會平穩地旋轉起來。一般來說,如果中縫密合度不好,粉盒蓋是不會平穩旋轉的。看到的人都會被這種手工制怍的精密技術震驚而發出由衷的贊嘆。在粉盒的裝飾上,徐朝興用細密的、富有動感的跳刀紋將粉盒上下兩部分裝飾起來,和諧統一,上下呼應。粉盒蓋上部用平刀陰刻法手工刻制的牡丹紋裝飾,精巧別致,富有立體感。整個粉盒施以梅子青釉色,青碧通透,不乏典雅之氣;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