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刻劃花同中國繪畫和書法的契合
2014/8/2 16:33:24
定窯刻劃花是定窯形成風格的主要表現形式。現遺存的大規模帶裝飾的殘片中,70%左右為手刻花紋。手刻花紋講求用刀和刀法。定窯手刻紋樣,決非憑臆測隨意勾畫形象,刻劃花的用刀同中國畫(寫意)用筆極為相近,提按頓挫、翻轉仰臥、八面來鋒。刀線分長短,有變化;刀法別深淺,見韻律。刻劃花刀法使用駐刀有痕,鋒回路轉,徐疾有致,這使人不得不聯想到唐宋以來中國寫意畫和中國書法的用筆。寫意畫講求用筆,隨物敷彩,筆畫之中,形質乃出。中國書法,強調中鋒用筆,藏頭護尾,講求逆鋒而落,順鋒而出。看北宋文同(1018--1079年)墨竹,用筆老道,風神飄逸,雖雨滌風曳,皆能刻畫傳神。他的畫竹之最著名的理論為“成竹在胸”。要求寫竹時,一揮而就,以筆傳神,借形立意,創造了“以深為面,淡為背”的用筆和使墨方法。定窯刻劃花的用刀正與此暗合,即“一刀揮就,線行形外,以線托形。深邊為所表現形象的外輪廓,淺邊與器壁融合”(見陳文增、和煥撰《定窯刻花》,1988年《河北陶瓷》第四期)。刻花的刀法決非畫白描或直接去勾勒形象輪廓,而是依線條寬窄,借釉色來烘托效果。處于北宋國力強盛之時,文化發達,藝術繁榮,是文同的墨竹借鑒了定窯刻劃花刀法,還是定窯借鑒了文同的寫竹用筆,看來兩者十分默契。
師承千家,貴立自我,這是形成定窯藝術風格鮮明特征的必由之道。定窯之隆興,令世人矚目,技術工藝幾乎風行整個神州,并波及周邊國家。這種大勢不異于十二級臺風。它的綜合提煉和成功,根本在于師古且能自消,從不津津樂道于先有模式。定窯的成功,決非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的反傳統的例證,而是隨時代而發展,在繼承中徹悟其道,遂有產品個性的脫穎而出。這不妨說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繼承發展代代相沿的規律。宋代定窯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轉折點和里程碑,是體現中國工藝美術——定窯陶瓷至高水平的佳構,是中國科技發展先驅——陶瓷工業基礎地位確立的主要象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