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聲韻美的藝術形成——燒成的平緩性
2014/8/4 17:56:56
燒成為陶瓷生產之最后一道關隘,也是關鍵工序。凡事于陶瓷生產者,此前每道工序均做到正確無誤,而這道工序若出現疏忽,也難逃“全軍覆沒”之災。更何談瓷器聲韻美。
聲韻美與燒成的關系千絲萬縷,密不可分。但根本要領在于燒成曲線的平緩性。即燒成之始,徐徐起火,從0℃至1280℃或1300℃,在12至48小時左右結束,使之每個關鍵溫度都能平緩過渡,使低溫無炸坯,中溫無煙熏,高溫無形變,一條曲線順利完成。停火前要求恒溫l一2小時,也是為保證釉面光潤,糾正窯體溫差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對聲韻美的形成有益無礙。
在陶瓷燒成規定了最高限溫后,燒成升溫曲線是形成陶瓷聲韻美的關鍵步驟。如領兵打仗,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來不得半點急躁和馬虎。因焰火過速或過緩,或因窯體內升溫過程中溫差過大,都可能使陶瓷不可避免地產生欠火或過火,造成一側燒生,一側燒熟,或上部火大,底部火小等弊病。這種瓷器無論如何敲打都不會發出動聽的聲音。
1994年春,人民日報華聞影視中心來曲陽拍攝定窯恢復發展的藝術片。此片分兩集,上集為古定窯概貌,下集為曲陽定瓷有限公司產品及生產情況介紹。其中有一組鏡頭是擺了8只盤子,按1、2、3、4、5、6、7、i音階布好,由趙志君導演打擊東方紅曲子,為畫面伴奏。要不是屏幕上有此鏡頭,如光聽曲子,還真不知道是一種什么樂器在伴奏。在英國博物館里有一只定瓷作的橫笛,據說為歷史上僅有的一只瓷笛。后來我們依樣仿制,果然比銅笛、竹笛音色都佳,受到有關音樂專家的贊賞(見圖)。
定瓷笛子(私人收藏)
從燒成曲線的平緩性,領會定窯陶瓷的聲韻美,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得到證實。譬如我們平常見到的磚瓦窯,老百姓蓋房子選取磚瓦時,都喜歡要一色青磚,存在“火結”或欠火的他們都不選。其辦法就是敲擊,聲音清亮者為佳;聲音嘈雜,粗短者不是過火就是燒生。再比如集市上賣盆(瓦盆)老漢,一手拿榆木棒,一手擎盆,輕輕敲擊,并自我贊曰:看這花盆燒得好不好,聽著聲音亮不亮。細聽盆聲,都是火燒得到家。
其實,凡因火煉燒的東西都存在這方面的原理。可知定窯陶瓷悠揚洪亮之聲到裊裊余音不息原離不開這燒火藝術的賦予。
定窯陶瓷聲色美的形成,概而言之,屬于原料、成型、燒成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現。其中疏忽哪一道工序的工藝處理,都將失于整體效果的臻美。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