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裝飾方法與材質的契合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2014/8/15 15:53:30
偉大創(chuàng)造萌動于偉大思想。沒有人的藝術天才和藝術勞動,石璞永遠不能成為精玉。定窯刻劃花藝術的形成,首先迎合了社會審美趨向,符合了物質材料這個前提條件,恰當?shù)剡\用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靈活駕馭,因勢利導,才使定窯從總體上充分再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文化積淀與藝術才華。
“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是老子道德思想的中心。認為要實現(xiàn)所追求的目標和完成一項使命,必須首先符合客觀規(guī)律,而不是悖于這個自然之道。這就好像人要去某地,首先明白某地方向所在,然后是腳踏實地、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去努力才能到達目的地。只有如此,人的理想才能得以實現(xiàn)。否則,逆天道而行使,異想天開,只能趨向問題的反面。同屬一個道理,結果的優(yōu)與劣、成與敗,主要看人的借鑒利用和發(fā)揮如何,能不能作到二者的統(tǒng)一。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定窯藝術風格的形成,首先給以肯定的是“天”賜予的自身優(yōu)勢,即區(qū)域性特點。定窯燒造之原料合成,皆取于太行山遺脈之曲陽、唐縣、阜平諸縣近域。其石料晶瑩質凈,土料細膩綿軟,水質源深清冽。其經(jīng)過嚴格配制的坯、釉均為精到加工而成。以坯體而論,與其他窯口陶瓷相比,在器壁同等薄厚的情況下,借燈光映照,定窯呈現(xiàn)不透明或半透明狀。而其它如景德鎮(zhèn)陶瓷,尤其是薄胎瓷,透明效果相當好,可作燈罩用。但定窯釉色與其它窯口相比則勝一籌。定窯釉色玉潤空靈,流動感強。釉過之處,如明紗透日,充滿著嵐光瑞氣。這就是定瓷獨特的地方,也是它毫不愧色地登上“五大名窯”藝術殿堂之固有實力。
第二個條件是人的因素。為創(chuàng)造史無前例的定窯花瓷,在深諳定窯原料的基礎因素上,定窯人試手刻劃,并初見裝飾效果。循序漸進,隨之誕生了三把刀具:即單線刀、雙線刀、組線刀(筆者自定名)。以刀代筆,可把大千世界萬物賦予其下。任人物、動物、花卉、山川無所不能。刻劃花幾經(jīng)摸索,終于形成“外斜刀法,以線托形”的定窯刻花理論。智運理念,巧施材質,使坯質、釉質的先天優(yōu)勢與刻刀功用產(chǎn)生藝術靈魂的契合,以致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
以定窯著名的手刻魚紋為例:一只盤子內(nèi)部,用刻刀表現(xiàn)出兩條魚,周圍為波浪紋,僅寥寥數(shù)刀,線條寬窄不同,而均依魚紋形象為約,波浪簇簇相繞,儼然洪波浩淼。在定窯釉色玉潤映襯下,豁然清晰。有識者將其斟滿清水,搖晃之間,魚若游動,甚是奇妙。故世傳定窯手刻魚紋盤斟水魚自游之說,其實不過是世人用故事來說明定窯材質美與刻工之高超技藝而已。一種與世殊倫的工藝效果產(chǎn)生了,這恰是先賢將物質與文化相結合的成功的例證,是實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規(guī)律。
正是這種“天人合一”的成功,推助了定窯藝術大勢的形成。回首定窯早期在迷茫無際的裝飾領域里往來跌撞,而今終于擇出頭緒,看到了曙光。繼而定窯人開始規(guī)范操作的綜合過程,將刀法寬窄、線條深淺同燒成效果結合起來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作。按照“人定勝天”的原則又反過來改進原料配方,以便更具有鮮明的色感效果,也更具有圣潔美與典雅風尚。從五代時期白中泛青到北宋的白中泛黃,足以體現(xiàn)定窯在改變呈色的同時,定窯白瓷以及創(chuàng)作者藝術思維也在不斷升華。在這里“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僅僅是因果關系,更是相成相輔關系,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認識觀的藝術表現(xiàn)。
另一個例子,1127年,定窯南遷后,流落到景德鎮(zhèn)的北方陶工,開始利用在北方燒制定瓷的工藝,力圖在景德鎮(zhèn)喚回歷史舊夢,結果是他們并沒有找到當時在定州燒造時的那種感覺。這并非我們的陶工之過,而主要問題在于南方氣候溫而濕,原料成分之差異而所致,形成一種影青呈色。有人稱之為南定,嚴格地說這種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