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叢考——拉坯機
2014/6/4 22:35:50
古代用的轆轤車(拉坯機)究竟是什么樣子,是雙人操作還是單人操作,不得而知。據推測,雖然宋代沒有我們現在的機械優勢,但其拉坯轆轤,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比我們現在民間粗瓷窯場的轆轤,在使用性能上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宋代定窯大規模生產情況下,肯定有為瓷業生產而專門設立的轆轤機械廠。轆轤的設計、創新肯定在過去數百年生產史上有所改進和發展,在提高轉速和保證成型規整度上不斷注入新的設計思維??上?,今天無法見到宋代定窯轆轤形狀與制作工藝的圖紙和記載,只有憑空想象。
另外,轆轤車修理、換件都屬于正常情況,故應運而生的拉坯機械修理鋪、更換部件的作坊、金屬制件、木制件、專營處、綜合經營部(權且這樣稱謂)、張家坊、李家坊,定當沿街而建。與定窯生產配合密切,形成與制瓷業相應并輝的一大景觀。
宋代官窯代表著當時制瓷業最高水平,機械設備肯定是一流的。可以想象,在轆轤機械制造方面也比民間的性能要好,抑或說造價也高。為適應官窯生產而設置的官營機械廠,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其時,官機械與民機械互相影響,相互提高,促進了定窯拉坯機械的不斷改良。
圖1、
根據宋定窯所遺真品及殘片規整度分析,宋代定窯生產的轆轤已達到相當水平。盡管迄今所見到的一些民窯器皿的底足及其器壁尚未達到十分精到,但一些官窯瓷器還是相當規矩的。曲陽縣文物保管所藏云龍大海碗,直徑280mm,器壁不足3mm,最厚處不足5mm,掂在手里頗為輕巧。翻看底足,至為規整,并且手工意味濃厚。可知,當時轆轤機械的質量性能是適應了當時定瓷業發展的。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