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元國瓷:一杯子一輩子
2019/12/6 15:21:57
硅元瓷器,58年國瓷明珠
山東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多年來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晚7時都要看新聞聯播。別人看新聞聯播,主要是了解國內外大事,他們不僅為這個,更重要的是看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時使用的蓋杯,這杯子看著特別親切,因為是硅元設計生產的。
“當代國窯”硅元居功至偉
提起淄博陶瓷,人們就會想到“當代國窯”。當代國窯是因為黨和國家領導及中央國家機關用瓷均與淄博有關。淄博瓷器第一次進到中南海是1984年,也就是說當代國窯是從1984年開始的,而這第一批進到中南海的瓷器即來自硅元,迄今已32年,從未間斷。可以說,硅元瓷器為淄博陶瓷贏得“當代國窯”的美譽立下了汗馬功勞。
32年過去了,并且還在持續,中南海一直使用硅元瓷器,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是什么讓硅元瓷器受到了如此青睞?是新材質,是新中國在瓷質領域的第一個重大發明高石英瓷,這個材質做的瓷器硬度高、熱穩定強,不會輕易碰碎。硅元公司是由山東省硅酸鹽研究所改制而來。硅元瓷器的伯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曾說:“要感謝山東硅酸鹽研究所,為新中國貢獻了很好的材質和瓷器,這是淄博產區優越于其他陶瓷產區最明顯的地方。”
高石英瓷后來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發明獎。正是基于材質的改進,淄博一躍成為與其他著名陶瓷產區相提并論的城市。直到今天,淄博陶瓷材質的優勢依然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個蓋杯飽含多少心血
1984年,硅元進入中南海的第一批瓷器是蓋杯,后來,又為歷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制作蓋杯,如今已有六屆常委使用硅元蓋杯。1999年,中華人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硅元研制生產的中華龍蓋杯進入中南海,簡稱“龍杯”。“龍杯”莊重大方,富貴氣派,贏得了多個國家元首的喜愛。龍杯也成為硅元瓷器的典范之作。
龍鳳是中華民族寓意美好的圖騰。后來,硅元瓷器又研制生產了“鳳杯”,實現了龍鳳呈祥。此外,包括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大閱兵慶典等重要節慶活動,都曾使用過硅元設計的蓋杯。
一個蓋杯,看似簡單,卻包含著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器型、材質、圖案、工藝,都有硅元瓷器獨有的印記。在硅公司的國瓷檔案廳里,展示了歷屆政治局常委使用的同款蓋杯。這些杯子看上去差別不大,不仔細看甚至看不出有什么異同。但細細一看,里面的每個細節都有不同的演變。比如十七屆常委杯與十八屆常委杯,從杯帽、杯蓋、杯身圖案、杯座大小都有區別,每一點改動都需要精心設計,創新,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很難很難的。
不求多大規模,注重品質創新,國窯再出名,但中南海使用的瓷器數量有限的。只算經濟指標,是無法滿足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在硅元看來,為黨和國家領導及中央國家機關設計生產瓷器,首先是一種責任,同時也表明企業產品所達到的高度。硅元公司董事長殷書建說:“公司經常接到特殊任務,這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加班加點、克服任何困難,都無怨無悔。”
多年來,硅元瓷器始終堅持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不求多大規模,而是注重產品品質。由于是從陶瓷研究機構脫胎而來的陶瓷企業,科技創新一直是它最強的基因。創新是多方面的,材質創新、器型創新、圖案創新,創新貫穿在企業生產的方方面面。
如果以為硅元只是個日用陶瓷企業,那就錯了。它的工業陶瓷、藝術陶瓷同樣有不俗的成績。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尖端技術領域,都有硅元工業陶瓷的身影。硅元的花釉研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積累了一大批成果,新研制或恢復的魚子蘭、星光美鉆、梵花境界、寶石紅等名貴釉料,為藝術陶瓷的發展開拓了空間。殷書建說:“不能把陶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