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大師王憲利
2014/6/12 10:56:50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憲利
王憲利,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陶瓷藝術大師,德州憲利黑陶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陶瓷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陶瓷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精英。2005年在山東首屆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評比中,以現場演示第一名的成績被授予“山東首屆民間工藝制作黑陶大師”榮譽稱號。 王憲利1979年師從于民間藝術家寇維軍學習制陶,后拜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家石可、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陳貽謨為師學習創作理論,深受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蘇暉、余松,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楊永善、張守智、溪小澎等教授的指導。
王憲利大師從事黑陶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他1979年在德州工藝美陶廠參加工作,1983年和寇維軍老師組建德州工藝美陶研究所。1984年,寇維軍老師調離研究所,研究所面臨生死抉擇。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王憲利先生,力挽狂瀾,精心鉆研,設計出三十多個品種的黑陶作品,并在廣交會上受到外商青睞,當年出口三百多件,使研究所起死回生。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來德州視察時觀看了他設計、制作的黑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1983年,他參與制作的黑陶捐贈宋慶齡基金會,獲鄧小平、廖承志、康克清簽發的榮譽證書。
為了黑陶事業的發展,1985年,王憲利毅然辭去了所長職務,專任技術所長,一心開發黑陶品種和培訓技術人員,為黑陶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力量。現德州從事黑陶制作的多是他的傳人,或是學生的學生。1986年,他的黑陶包括刻陶在內二百多件作品,在上海市工藝研究所以“德州黑陶”名譽展出,震驚上海,這也就是德州黑陶一名的由來。1989年元月15日,他設計制作的包括蛋殼陶、刻陶在內的三百多件作品,被冠于“德州黑陶”之名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及老藝術家趙樸初、黃永玉,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楊永善、張守智、溪小澎等專家的高度贊賞,被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籌備組)收藏,并應邀為李先念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設計國禮。北京的展示成功,就像一顆火種,點燃了中國黑陶的熊熊烈火。這一年,他設計的作品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百花獎,并進一步研究手拉坯蛋殼陶的制作工藝。
1993年,王憲利經過不斷的努力,在黑陶的基礎上開發了無釉開片陶、瑪瑙陶、彩云陶、古銅陶四大陶藝系列,并被授予國家專利,為中國黑陶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從此引領了中國黑陶從型的創新向質的創新方向發展。他設計制作的無釉開片陶填補了世界陶瓷技術領域的空白;彩云陶獲山東省2005年陶瓷精品大賽一等獎,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銀獎;30公分高的手拉坯蛋殼陶獲2005年山東旅游品創新大賽金獎;49公分高的手拉坯蛋殼陶在2006年山東陶瓷創新評比中獲一等獎,蛋殼陶鳥巢在山東省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展中以第七的排名榮獲黑陶類最高獎二等獎;2008年,他創作的彩陶《魚鱗花瓶》被選定為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禮品。2005年,王憲利在山東省首屆民間手工藝制作評比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授予“山東民間手工藝制作黑陶大師”稱號,2007年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陶瓷藝術大師,2009年當選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東省陶瓷協會常務理事。他的制陶技法被收錄于中國十一五重點規劃圖書《中國陶瓷制作大教本》中,他創作的手拉坯蛋殼陶、彩云陶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德州電視臺、香港《名人》雜志、《名家》雜志、《美術報》、中國新聞社、齊魯鄉情等媒體多次報道。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