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文化遺址
2017/8/20 12:26:59
濟南擁有8500多年的人類文明歷史。
濟南·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之南而得名。命名之地就在濟南·章丘·龍山。
從距今8500多年一直到西晉永嘉(公元307~公元312年)年間,濟南·章丘·龍山一直是濟南地區乃至山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濟南是歷史悠久的古城。
在濟南·章丘·龍山可以翻閱中華8500年文明史。考古學證明,史前文化大致經過了西河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五個階段。這一史前文化發展譜系的兩個即“西河文化”和“龍山文化”首先在龍山發現并命名,而龍山的三處國家級文化保護遺址(西河遺址、城子崖遺址、東平陵城遺址)和一處省級文化遺址(焦家遺址)清晰的呈現了中華文明的進步旅程,表明濟南·章丘·龍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濟南是中國陶藝之鄉。
8500年前,濟南先民開啟了多沙泥質紅陶為特征的陶藝之路;在距今6500年前,完成了以陶器“鼎”“鬲”為象征符號的中國“陰陽”學說;距今5000年前,創制出了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的巔峰陶器----“黑陶蛋殼杯”。
濟南是人杰薈萃的名城。
在上古時代,濟南就誕生了大舜這一民族領袖;大禹時代,傳說其父鯀在此修筑城墻,伯益造井;譚國大夫站譚國城頭而作《詩經·大東》,詩中用文字第一次記載了中國最古老的第一傳說《牛郎織女》;鄒衍汲取龍山文化精髓,建立“五行學說”;呂后舉山東之力而筑“濟南國”;伏生默記而傳《尚書》;終軍弱冠請纓;王莽革新新朝;曹操出將入相。
濟南是農耕文明的搖籃。
8500年前,濟南先民選育馴化野生的“狗尾草”,培育出古老的粟米,又經過幾千年的培育,制成了今天的傳世龍山小米。龍山小米為世代貢米,至今在龍山仍被廣泛種植。
濟南是中國城市建設創制之地。
8500年前,濟南先民開始濱河而居,掘壕放水圍城;6500年前,建成原始國家雛形,現“焦家遺址”;5000年前,建成亞洲第一座大型城市----“城子崖古國”,城內道路第一次嘗試用“石灰面”修筑;3300年前勤勞的濟南先民修筑了第一條古代“高速路”----“周道”;秦末漢初,興建山東最大的人工城市----“濟南國”。
濟南是工業文明發軔之地。
8500年前,濟南先民依靠先進的制陶手工業,制出大型陶壺,用以釀制“桑葚美酒”;5000年前,用粟米釀制出中國第一杯“米酒”,傳承至今;戰國末期,濟南逐漸成為中國“冶鐵”中心,章丘鐵匠名傳天下。
(本系列講述的就是距今8500多年----到西晉永嘉(公元307~公元312年)年間濟南的那些事)
《陶釜》
一、西河文化
資料顯示,西河文化時代的聚落到目前為止,在山東省僅發現七處,其中六處在濟南境內(章丘五處、長青張官一處),鄒平孫家一處。除去西河遺址外,文化內涵豐富、文化特征明顯的還有章丘小荊山遺址。
據上世紀90年代北京大學考古系“西河遺址碳十四測年數據測定報告”斷定,西河文化的早中晚三期分別為距今8411年、7974年、7726年;后李文化的兩個數據分別為8163年、7851年;小荊山遺址的發掘資料將年代分為了兩期四段,以每段100年計,共400年,因小荊山的第四段可以和西河遺址的8400年銜接,且下面三段形成的文化堆積可達1-1.2米,形成這樣一個堆積又約需千年以上時間,那么小荊山遺址的最早年代可達距今9500年,由此可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