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隆化窯鮑家營瓷窯址
2015/1/16 21:14:21
鮑家營瓷窯址位于隆化鎮北“大土城子”與鮑家營“小土城子”之間地帶。南北長1500米,東西長600米,面積90萬平方米,是遼金元時期燕山北麓一處較大規模的民間制瓷窯場。1984年,被隆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窯址是河北省北部僅存的古代瓷窯址,與省保單位下洼子土城子城址有著重要的時代聯系,是研究隆化歷史的重要文化遺產,是遼金、元時期河北北部面積最大、燒造時間最長、保存較好的一處瓷窯址。
多年來,村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常發現有窖藏瓷器出土。窯具、瓷片等地表分布范圍較廣,各類器物俯拾皆是。地下遺存保存較好,存有數量較多的窯址和完整器物,墊圈等窯具堆積厚度可達到2米~3米。根據歷年征集資料和出土的文物分析,鮑家營瓷窯的燒造年代應為金元時期,窯具有窯柱、支釘、墊圈等,推測裝燒方法有覆燒、砂圈疊燒、支釘疊燒、支圈疊燒等多種。瓷器種類有碗、缽、盤、罐、瓶等。胎體質粗含砂,呈灰白、黃白、灰青、灰黃等色。釉色有灰白、灰青、灰黃、醬、黑等色。上釉前多數施化妝土,器物多施雙面釉,釉面混濁、光澤度差,有細小開片,碗多有芒,有的有砂圈。紋飾多為釉下彩繪,有花朵、花卉、樹葉和動物形象。文字有"風華翡月"、"青風綠口"等。遺物造型特征、紋飾等系元代作風,又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窯址地面還可揀到遼金時期的瓷片,較元代為晚的瓷片少見,因而窯場上限可能早到遼、金,下限可能到元代晚期。
過去,該窯址大部分被現代民居覆蓋。去年,在“三年大變樣”中,隆化縣政府已將鮑家營自然村規劃為城中村,擬在鮑家營瓷窯址區域內建設回遷樓房。
根據《文物保護法》等有關法規規定,需要開工建設前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經上級文物部門批準,隆化縣文物工作者在省、市文物專家的指導下,對鮑家營窯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經過20余天科學、嚴謹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隆化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已發掘瓷窯5座。特別是1號窯結構基本完整,通風道、火膛、灰室、窯床、煙道、保溫墻等保存較好,是研究鮑家營窯的珍貴實物資料。尤其是其地下通風設施的發現,是瓷窯研究的新突破。同時,清理灰坑16處,作坊3處,陶窯1座,出土了大量瓷器、窯具和瓷片。其中保存完整的瓷器、窯具200余件、瓷片數千片。
據悉,初步考古工作證實鮑家營是屬于磁州窯系北方重要的民窯之一。此次考古發掘是隆化考古的較大發現,不但豐富了館藏,而且對鮑家營瓷窯址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依據。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