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新汶修路“修”出古代瓷窯址
2015/8/21 19:03:41
2015年3月18日上午,新汶大街雙龍超市路段,在道路施工過程中,工人意外“修”出了一座古代瓷窯址。各類瓷器碎片被挖出,一枚宋徽宗時期的“崇寧通寶”也跟著“現真身”。據現場收藏愛好者推測,該古代瓷窯址源于宋金時期。對此,新泰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將對發掘現場進行保護,并將通過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其規模、年代、歷史價值等相關問題。
“新汶修路挖出宋代瓷器了!”3月18日上午10點多,這個標題在新泰貼吧中一經打出,如同一枚重磅炸彈,讓眾多吧友興奮不已。隨后,記者趕到新汶大街雙龍超市附近看到,道路施工仍在緊張進行,已經挖開的路面大概有5到6米寬,深度約有90厘米左右。超市門前東西向50余米長度范圍內,零星散布著不同形狀的瓷器碎片。
附近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大概上午9點30分左右,施工中的挖土機經過后,他便無意中發現露出來的土地上散布著一些類似石頭的東西,走近一看竟然是一些瓷器,有整有零、有全有缺。“不知道這些是當初筑路時的墊方,還是真正的古物。其中一些外觀基本完好,看上去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像是有一種底兒很小、邊沿兒很扁的小碗,只有在電視劇里才見過呢。”說著,劉先生將雙手食指、拇指碰在一起,向記者比劃起來。
有30多年收藏史的韓先生告訴記者,他得到消息后便立馬趕到現場,可惜并未發現完整的瓷器。而依他個人推測,這里應該是一座宋金時期的瓷窯址,距今已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了。“我覺得這像是一個宋金時期瓷窯址,因為咱這兒在古代就是個大窯場。你看這里面有窯具,還有窯器的碎片,大部分是黑釉、白釉和少量的青釉。我推測,或許原來這里本身就是個窯場,將瓷器碎片就地掩埋;也可能是從別的窯場運過來后埋在這里的,這都說不定。總之就像是一座過去瓷器碎片的‘垃圾場’一樣。我聞訊后匆匆趕來,主要是想撿一些碎片回去,作為標本進行研究。”韓先生說。
隨后趕到的新泰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現場發現了灰坑、碗墊和匣缽等,證實了這是一處古代瓷窯址。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在現場發現了一枚“崇寧通寶”。“崇寧是宋徽宗趙佶時期的年號。但是僅靠這一枚錢幣我們無法對這處窯址的準確年代做出估計,這是一個孤證。我們需要繼續后續的工作。”新泰市博物館副館長張勇告訴記者。
張勇稱,總體來說這古窯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在宋金時期,這個地方的支柱產業便是瓷業,加工技術比較先進,對新泰制瓷技術發展有很大幫助。很多人所熟知的從碗窯頭到汶南的“50里窯場”,在史籍上都有記載。直到今日,還可以從部分周邊地區地名上看到“窯”的影子,如碗窯頭、窯溝,這些地方都有瓷窯址文物保護單位。之所以這里的瓷業發達,是因為制瓷的三大要素這里全部齊備,而且資源豐厚:一是煤炭,新汶地區煤炭儲量豐厚;二是水源,柴汶河與此處相隔不遠;三是高嶺土,煤炭儲量大的地區附近一般高嶺土也較多。只因后來高嶺土儲量漸漸匱乏,制瓷人員南移,這里的制瓷業先進地位才讓位于南方的。
“西面像是加工區,東面這邊灰坑很多,像是掩埋廢棄殘次品的地方。這處古窯址的研究價值較高,但最終要從總體上來看。這里因正在修路,我們無法進行原址保護,我們的工作人員將對這里的殘片進行清理,收集研究標本,不會影響施工。而由于目前施工還在進行,遺址的總范圍暫時無法進行確認。我們會盡快開展后續工作,解開一個個‘謎團’。”張勇說。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