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甑鄉·天津盆罐村土陶
2020/3/15 17:52:53
咱們哏兒都存在一個挺哏兒的村莊,名字叫盆罐村。因為祖祖輩輩生產土陶器皿,故名。遠遠望去,非常普通的北方農村。
村里曾經戶戶會燒窯,人人能拉坯。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笨重的土陶制品逐漸成為歷史記憶。輕巧耐用的塑料鋼鐵器皿成為主流。
村口小橋,字跡斑駁。一灣碧水,成就古村。千年村史,陶片為證。
年輕一代,娶妻生子。代代傳承,文脈綿綿。
書法家沈德強先生,聞知韓克勝先生為故宮博物院制作國禮。欣然以刀代筆,篆刻留念。
歷史上除了出產盆罐,也燒制磚瓦。生產的半圓脊瓦,質量上乘。空心平地上,站個成年人可保證不碎。
多少人,為了糊口累彎了腰。
陶器的出現,讓我冒昧的推測,可以說是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標志,是一場人類文明的革命。教科書講火的出現才是人告別茹毛飲血的標志,不敢說不對。只能理解成森林火災是火烤野獸的偶然發現,有了燒烤熟食。進一步出現了陶器,有了湯羹。先是被動認識,繼而主動認知。
打造新農村文化標志,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任重道遠。政府支持,民眾積極參與。缺一不可。惟愿多出現幾個(顧景舟)類的人物,加快這一進程。
此地土陶,一改北方陶器粗糙,笨重的固有形象。由日用品蛻變成藝術品,當可流傳后世。
雙魚瓶
組合花盆,奇思妙想。制坯階段,有待改進。
我們天津人,歷史上就創造了眾多全國第一。不提輕工產品的輝煌。就單論一個小小的蛐蛐罐,遠有趙氏,近有罐子郭。
郭景聲制
北陶津門,津門北陶。盼能續寫輝煌。
盆罐村產品。精巧茶爐。
故宮博物院定制樣品(甑)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