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溪古窯址疑遭破壞 窯址上建三層小樓
2017/3/2 22:12:06
樓房旁的文保碑
2月28日,福州市民王先生撥打海都新聞熱線95060反映,位于晉安區宦溪鎮硋(ài)石由(yòu)村的宦溪窯址被毀壞,現場建起了一棟占地兩百多平方米的三層小樓。“宦溪窯址對研究福州瓷器燒制歷史具有重要作用,屬于海絲文物,就這樣被毀,實在可恨。”王先生說,希望文物部門能夠盡快介入調查,采取措施,盡可能保住該處窯址。
記者了解到,宦溪窯址是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代,元末停止燒制,相傳有36窯。產品主要是青釉瓷器,以碗類為主,另有少量黑釉瓷器。
窯址上建小樓滿地瓷器碎片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晉安區宦溪鎮硋石由村。在一棵大樹下,豎立著一塊寫有“宦溪窯址”的文保碑,碑上銘文為“經本府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落款為“福州市人民政府”。在碑的旁邊十來米處,有一棟占地兩百多平方米的三層小樓。
走進磚瓦房,房內兩名工人正在清理各類建筑垃圾。記者看到,該房挖掉部分山體,房前屋后都散落著大量的瓷器碎片。兩名工人清理的垃圾中,也含有大量的瓷器碎片。“這房子是去年開始建的,我們已經清理了不少這樣的碎片。”現場一名工人表示,房子的主人不在現場,具體的情況他們并不知情。
當地一村民介紹,窯址上原有一個窯洞,洞口一米多寬,從洞口進去,窯洞里面有著很多散落的瓷片。“現在建起樓房,窯洞沒了,里面的瓷片也散落到各處,非常可惜。”
村民的說法,得到一位多次前往宦溪窯址考察的文博工作者的證實。該工作者說,宦溪窯非常大,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如果被破壞了,就可惜了。
房內散落一地的瓷器碎片
宦溪窯產品當年暢銷海內外
該樓房建設是否有用地審批?是否建在窯址的保護范圍內?新房建設,對宦溪窯址破壞的情況有多嚴重?昨日傍晚,記者將此事反映到晉安區文體局。晉安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日將派人前往現場進行查看,查看后將對上述問題進行答復。
據了解,宦溪窯作為古代福州主要的陶瓷燒制場所,其產品曾遠銷海內外。例如2012年,馬六甲海峽沉船考古發現的瓷器中,就有發現宦溪窯燒制的瓷器。在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中,也展出了宦溪窯的瓷器珍品。
據梁希毅的《福州市宋元宦溪窯略探》記載,淮安知縣樊紀于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募資修筑的“大北嶺”古驛道從窯址旁邊經過,是古代福州經連江、羅源、寧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溫州的北驛道,交通便利。
此外,有資料記載,窯址散布在板橋村一帶,南北長約1.7公里,相傳有36窯,主要分布在板橋的新厝山,硋石由的后門山、城里坪及附近的幾個山頭。歷年來發現的瓷器數量豐富,產品以碗類為主。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