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厝200年坑仔口制陶龍窯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21/4/22 15:48:18
以水和泥,火窯成器,訴說著泥韻火魂的同安坑仔口龍窯是廈門極為珍貴、稀少的近現代工業遺產和文化遺產,即將重煥新生!
坑仔口制陶窯址
當前,同安坑仔口龍窯及其周邊環境整治已進入收尾階段,將在政府主導下開展保護性利用,打造成廈門文化新地標。
保護龍窯將完成關鍵一步
最后一批雜樹在油鋸的轟鳴聲中應聲倒下,并被搬上貨車運送出龍窯區域。近3個月來,在占地75畝的坑仔口制陶窯址,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整治行動,大量的生活垃圾、雜草、雜樹被集中清理出去。
“我們用貨車運了上百車,清理了3個月,最近就可以全部完成清理。”坑仔口龍窯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柯福晟激動地說,清理雜物、垃圾,整治提升環境,這是保護坑仔口龍窯群遺址的關鍵一步。現已全面啟動坑仔口龍窯遺址的保護與利用,如果專家要來考察龍窯,能夠直接進入核心區,可為保護龍窯提供專業意見。
記者發現,龍窯周邊環境有了顯著改善,過去這里雜草叢生,雜物堆積,一進龍窯區域,立馬被成群的花蚊子包圍,要近距離接觸龍窯都有困難,荒廢的龍窯更是岌岌可危。
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據介紹,同安坑仔口制陶窯址,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燒陶窯爐形式,依斜坡地勢而建,窯爐修長,形如長龍,故稱“龍窯”,直觀反映了廈門陶瓷工業發展的歷史脈絡,目前5條龍窯中有3條破損明顯。
2009年,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從2008年度全國新發現的160928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挑選出147項重要發現匯編成冊。其中,福建省有6處編入書中,廈門占了2處,即同安坑仔口龍窯窯爐和大嶝抗戰時期金門縣政府辦公舊址。
近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將坑仔口龍窯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擁有龍窯數量最多的龍窯群,并頒發證書。
同安坑仔口龍窯舊址
坑仔口制陶窯址,始于清嘉慶25年(公元1820年),由洪天香創設,已有近200年歷史,沿燒至2007年。龍窯延續唐宋遺風,產品以日用粗陶為主,包括陶缸、花盆、泡菜罐、酒瓶、龍缸等,是一處規模大、保存完整、歷史與科學價值較高的近現代工業遺產。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