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堆塑藝術集大成者——婺州窯
2011/5/5 21:31:45
圖1、圖2
浙江古代越窯、甌窯、婺州窯、德清窯早期的原始青瓷均有以堆塑來裝飾作品的習尚。這一原始青瓷堆塑的裝飾藝術之源頭,可以一直追溯到7000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陶質堆塑。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陶鳥、陶豬、陶羊、陶狗、陶魚、陶龜等陶質堆塑作品。這一考古事實說明,早在人類社會混沌初開的新石器時代,浙江的原始先民就已掌握了陶器的堆塑技藝,并已在漫長的制作實踐過程中取得了相當的藝術成就。縱觀中國古代南北眾多窯口及其產品的裝飾風格特點,顯然以堆塑藝術見長并以此成為其鮮明個性藝術風格特征的窯系當推婺州窯。可以這樣認為,婺州窯是浙江發端于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陶瓷堆塑藝術的繼承發揚并取得藝術成就集大成者。
一、婺州窯堆塑藝術作品的分類
婺州窯堆塑作品按其造型和器具之功用歸類,可分為實物模型、動植物仿生作品、瓷俑和堆塑罐、瓶。
1、實物模型
這一類婺州窯堆塑作品主要是仿照窯工制作所處時代背景之下的生活器具。如房舍、農田、雞籠、狗圈、豬欄、羊舍、鐎斗、火盆、灶、礱等。
2、動物植物仿生作品
這類作品以動植物仿生,即模仿動植物的形態為造型的作品。如獅形燭臺、熊形燈具、羊形尊、鳥形杯、虎子、神獸尊、雞首壺、羊首壺、蓮蓬形粉盒、仰覆蓮蓋罐、荷葉形盞托等。
3、瓷俑和堆塑罐、瓶
在婺州窯堆塑作品中,單獨瓷俑作品較為少見,大多數的堆塑作品是堆塑罐、瓶。在堆塑罐上堆塑有龍、熊、鳳凰、麒麟、獅子、羊、狗、雞、豬、鼠、龜、蛇、魚、爬蟲、群鳥、人俑、佛像、神道人物和建筑等。
二、婺州窯堆塑藝術作品藝術特點
婺州窯堆塑藝術作品的藝術特點可分為:寫實的藝術追求、簡練與意象并舉的造型藝術表現特征、古拙樸素的藝術面貌、陽剛雄健與陰柔飄逸共濟的藝術風格。
(1)寫實的藝術追求
婺州窯堆塑藝術作品寫實的藝術風格追求,并不表現在具體物象如動物、人體、實物的形體逼真上的模仿,而是其題材內容上的寫實。如1990年9月義烏市青口鄉江平村出土,現珍藏于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博物館的西晉青瓷堆塑罐(圖1)。這只堆塑罐口部堆塑有兩層樓閣,其造型為重檐廡殿頂閣,周遭堆塑有熊俑、犬俑、飛鳥。其建筑形制特別寫實,重檐廡殿之門闕,上下兩段均開有小門。這只西晉青瓷堆塑罐忠實記錄了當時建筑的風貌。再如1980年出土于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北宋紀年墓,現珍藏于永康市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北宋婺州窯堆塑人獸紋蓋瓶(圖2)。瓶腹堆貼紋飾三層:上、中層為出殯送葬的紋飾,有舉幡旗的,有樂隊,有抬棺柩的,有死者親屬在哭泣的。堆塑人物形神兼備,布局錯落有致,真實反映北宋時期婺州地區的喪葬習俗。
此外,婺州窯堆塑作品中堆塑了大量的動物及日常生活用具模型。動物類有熊、牛、兔、馬、猴、龜、蛙、虎、鱉、蟾蜍、鼠、蛇、魚、爬蟲、獅等。生活用具有缸、爐、火盆、水井、磨、礱、水田、雞籠、狗圈、豬欄、羊舍等。反映當時人們信仰觀念的瑞禽神獸之形象有龍、鳳、玄武、白虎、朱雀、青龍、辟邪、麒麟等。人物類的有帶冠執笏的天官、手捧書卷的佛道人物、站立的男女人俑、雜耍百戲人俑、持刀握槍的武士俑等。
(2)簡練與意象并舉的高度概括造型藝術表現特征
婺州窯堆塑藝術作品的創造者都是婺州窯青瓷制作的民間匠人,所以其作品有一股天然的質樸、簡約、洗練、淳厚、單純的原始藝術的神韻。故而,簡練的造型、意象的神態就構成了婺州窯堆塑作品造型藝術的一個主要特征。
如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一書中收錄的一件婺州窯三國時期的堆塑作品,就十分典型地代表了婺州窯堆塑藝術造型風格上的簡練與意象并舉的特征。這件作品出土于浙江省武義縣桐琴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