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之款識
2014/12/22 12:43:27
“玉堂清玩”相傳為嚴嵩之子嚴東樓字號,“玉堂清玩”銅器是嚴氏之爐。民國趙汝珍言,嚴氏之爐皆系劫取宣爐之無款者,充為己有,非其所制。“玉堂清玩”的銅器較為珍貴,后防較多。
“石叟”款的銅爐。對這類銅器的考證專家有不同意見:英銅器專家RoseKerr在她的《中國晚期銅器》書中提出“石叟”是始于明代后期的一個江南作坊的“商標”(RoseKerr,LaterChineseBronzes[Victoria&AlbertMuseum,London,1990):另一專家PaulMoss不同意,他在《第二青銅時代》一書中認為明后期的專鑄“石叟”款銅爐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傳說中擅長作銀鑲嵌銅器的一僧侶的別號。他認為帶“石叟”款的銅器是19世紀的作品。
吳邦佐,宣德時鑄銅工藝名匠。生卒不詳。邦佐為高手巧匠,是冶煉、鑄造宣德爐的督造官,也是爐式、款式、色種的設計者。邦佐為宮廷的宗廟社堂鑄造了大批銅器,同時還“私鑄”銅爐出售,皆精妙絕倫,為世人十分珍貴。但后世仿品亦多。
琴書侶,即吳邦佐,是宣德鑄爐時的工部吏臣。后來自行開鑄仿宣,落款有八字款、十六字款,亦有題為“琴書侶”三字款。
“宣爐”銘款的位置,大多是鑄在爐底的下中央,也有在爐前的口下居中處,或在幾爐的一側,陰印陽文,有小篆銘款,有歐陽詢體的楷書。字數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等,而其中的“德”字中“心”上一橫筆大都被省略,這可能是因尊宣宗之故而特予諱省的,六字楷書款的“製”字中,其下的“衣”字一點與上半部的“制”連為一體,即此字中的“衣”字都缺少上面一點。更有“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書臣吳邦佐監造”、“大內”、“內府”等款,字體筆劃自然流暢,字跡清秀。
“琴書侶”款識
陽文楷書一字“宣”款識
四字陽文款“內壇郊社”并飾雙龍
減地陽文刻“宣德年制”四字篆書款
陽文楷書款“宣德年制”
蘇州博物館收藏的這批銅香爐的底款除了“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內用”等以外,還有“吳邦佐款”“琴書侶”“玉堂清玩”“諸葛亮鑄亮鑄”“石叟”“允中家藏”“聚星堂主人制”等款,書體也各異。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