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紋飾與民俗文化
2016/5/15 14:55:55
吉州窯以具有禪意的桑葉盞、別具一格的漏花工藝、奪造化之工的玳瑁釉及質樸秀雅的釉下彩繪等最負盛名。其裝飾題材包羅萬象,涉及宗教、士人與世俗文化等宋元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信息,堪稱一部宋元時期形象而生動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對于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宋代城市商業經濟的高度發展,催生了豐富多元的市井文化。雖說宋代是以士人精英文化為代表并引領社會風尚的時代,但在豐富多元的市井文化熏染之下,宋代工藝美術不免同時兼具市井文化世俗和功利的特質。吉州窯瓷器裝飾當然也不例外,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吉祥寓意的紋飾普遍流行。
吉語與雜寶
吉州窯茶盞中的流行漏花吉語盞,其大致可分三類:
吉州窯漏花吉語盞 日本大阪鴻池家族傳世
第一類,于盞內壁一周等距分布3組柿蒂形(宋《營造法式》中的稱謂)漏花。3組柿蒂形內各有4字,通常由“金玉滿堂”“福壽康寧”“長命富貴”3組吉語組成。如觀葉樓藏及日本大阪鴻池家族傳世漏花吉語盞。另有“金玉滿堂”與“龜鶴齊壽”,“食祿封侯”與“長命富貴”等組合的吉語盞殘片。此外,觀葉樓藏“福祿永昌”吉語盞亦屬此類。
吉州窯漏花折枝瑞果吉語盞 廣東省博物館藏
第二類,于盞內壁一周等距分布3組漏花折枝花果紋。每組折枝花掛四果,3組折枝果內分別由“金玉滿堂”“福如東海”“福祿長壽”吉語組成。
吉州窯漏花菱形開光花卉紋盞殘片 吉州窯址采集
吉州窯漏花菱形開光花卉紋盞 日本《中國名陶展》收錄
第三類,由動物、植物與文字組成的圖案。如永和窯址采集的漏花“福”字和鹿紋組成的六邊形開光盞的殘片。又如日本藏漏花盞,其內壁等距分布3組漏花六邊形開光。其中一開光內裝飾鹿紋,鹿紋上部為“福”字,因“鹿”“祿”諧音,故此組合意喻福祿。另一開光內飾竹紋,竹子上方為“壽”字,因“竹”“祝”諧音,故此組合意喻祝壽。第三個開光內似為仙鶴圖案,但其上方是否有字,無法辨識。
吉州窯黑釉漏花雜寶紋梅瓶 瑞士玫茵堂藏
吉州窯黑釉梅瓶,其腹部以漏花裝飾犀角、象牙、方勝、銀鋌、金磚、瑪瑙等雜寶紋。以往人們多認為陶瓷等工藝品上的雜寶裝飾入元后才流行,事實上南宋時雜寶已廣泛見于各類工藝品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名畫《秋庭戲嬰圖》中,孩童玩耍的尺子上(有學者認為是紙牌)就繪有一組雜寶;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尺子上也以雜寶為飾;福州茶園山南宋墓還出土了雜寶紋褲;日本鶴岡八幡宮藏南宋堆黑雕漆方盒上有雜寶紋。宋大觀通寶、崇寧通寶背后也有裝飾雜寶紋的。
坤牛望月紋
吉州窯漏花犀牛望月紋盞 美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藏
吉州窯漏花開光犀牛望月紋盞 臺灣鴻禧美術館藏
吉州窯漏花開光犀牛望月紋盞 私人藏品
犀牛望月的完整經典構圖為:犀牛上部是星月祥云,下方為浩大水勢,犀牛或涉水中或臥于大水之中的陸地。除吉州窯外,宋金銅鏡、厭勝錢、玉器及耀州窯、定窯、景德鎮窯瓷器等各類器物上均有犀牛望月紋,這是宋金文物中頗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
如何解讀此現象,犀牛望月的真實寓意如何?對此人們似乎并不清楚,甚至有嚴重誤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將犀牛望月附會為“吳牛喘月”,典出南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這個典故是說滿奮因怕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