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大運河柳孜遺址出土青白瓷特征與裝飾圖案
2017/8/17 12:19:20

      在隋唐大運河出土的眾多精美的隋唐至金元時期的瓷器與殘片中,有一種被譽為“饒玉”的白中略微泛青的、酷似中國古代白玉質地的青白瓷,特別值得推崇和關愛,它就是我國宋代著名窯口——景德鎮窯的青白瓷。
      景德鎮窯最遲自唐代起即燒制青瓷,到北宋時始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中略帶青色,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首創,這種色調符合文人士大夫高潔淡雅的審美情趣,給人以青蓮素爽之感。五代時期,中原動亂,南唐偏安,部分北方白瓷窯的工匠逃往南方,與南方以青瓷見長的工藝相結合,開發出了“青白瓷”這一創新瓷種。靖康之變后,隨著宋室南遷,河北定窯的許多窯主和制瓷工匠也隨著南下。北方工匠又帶來了定窯瓷品新的制作技術。景德鎮窯的青白瓷原以光素者居多,其間亦有刻花,受定窯工藝影響,景德鎮窯所燒青白瓷裝飾逐漸為印花代替。
      青白瓷作品的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其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薄胎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之稱。景德鎮窯青白瓷兩宋即成為貢瓷,供御府使用,同時還大量出口外銷。
      一、隋唐大運河柳孜遺址出土的青白瓷
      在隋唐兩宋時期,由于大運河通濟渠段的開通,淮北柳孜成為當時溝通中國南北經濟的重鎮和貨物集散地。在通濟渠通航的七百余年間,由于各種各樣的事故,為大運河留下了大量的遺存,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鎮窯青白瓷器。在大運河所出土的景德鎮窯青白瓷器中,尤以宋金時期的青白瓷數量最多。以下介紹幾件柳孜遺址出土的青白瓷。
 
青白釉蓮紋葵口碗 高7.2厘米 口徑20.3厘米 底徑5.9厘米
      碗敞口,口沿呈六葵口,斜直腹、淺圈足。內外施滿釉,底足內無釉,釉色青白。內壁刻劃出的蓮紋瀟灑、純熟、有力,構圖嚴謹,一氣呵成,可見刻工的技藝十分高超,蓮花的刻劃深淺把握恰到好處,與積釉的翠藍配合得天衣無縫。蓮花紋是景德鎮青白瓷最流行的一種裝飾題材,常以蓮花或蓮瓣紋作為主題紋飾,有纏枝蓮、折枝蓮,或盛開的朵蓮,充分反映了江南水鄉的迷人景象。
 
景德鎮青白釉瓜棱花口瓶 通高15.4厘米 口徑13.6厘米 底徑7.6厘米
      瓶花口束頸,腹部有比例適中的指溝,圈足外撇。胎薄,可透指影,通體施青白釉,釉色晶瑩。此瓶造型別致,呈波浪起伏的口部,強化了“花”的造型,使瓶子更加秀麗優美,而且富有生活情趣。
 
青白釉褐彩三連盒 通高5.3厘米 三盒的口徑各為4厘米 底徑各為3.3厘米
      蓋與盒身以子母口扣合。三根花莖纏繞在三盒的蓋頂,其中一盒蓋面上捏塑有一朵盛開的花朵,另兩盒的盒面各捏塑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蕾,布局疏密得當,制作工藝十分精巧,顯得格外美觀。該三聯盒子母口無釉,里外施滿瑩縝如玉的青白釉,花蕊、花蕾及花莖都以褐彩點綴。盒蓋和盒身用深而寬的刀痕刻劃出花瓣紋,刀法簡潔熟練,紋飾清晰,增加了三聯盒的立體感。這種瓷盒子主要用途為盛裝藥品、化妝品和香料等。

青白釉瓜棱形執壺 通高9.5厘米 口徑5.3厘米 底徑4.9厘米
      執壺的釉色呈淡青綠色,極薄而透明,讓人感到柔軟和親切。豐腴飽滿的壺體,在極薄的坯體上勒出十六道筋紋,稍短的頸向上漸漸放大直到呈花形的口部為止,與此同時寬而薄的壺柄從頸部劃一道圓弧搭至腹上,細而修長的壺嘴自壺腹部直出到與口部相平。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唐代瓷器已開始仿金銀器,宋代更甚。宋代景德鎮青白瓷以日用器皿為主,在造型上吸收金銀器的特點并加以創造,這件青白瓷執壺明顯帶有仿金銀器的某些特征,不僅造型優雅秀美,而且腹大流長,既便于存儲水和酒,又便于傾倒。
 
青白瓷盞托 通高9厘米 杯口徑7厘米 足徑3.5厘米 托腹徑12厘米 足徑6.4厘米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