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錫貴口述史——而立之年出成果
2015/11/3 15:26:43
“7501”毛主席用瓷的設計制作
回到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后,我一門心思都在創作陶瓷作品上。不久,我就在藝術室釉下彩組擔任組長。 1975年初,進入新的一年,大家開始了又一年工作,我還是以創作設計為主。一天,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接到中央的一個重要指示——為中央領導設計制作一套日用瓷,這對部陶研所來說是重要的任務,所領導立即召集了釉上彩組和釉下彩組設計人員開會,部署設計任務。當時,我作為藝術室釉下彩組組長,成為該項目的主創成員之一。對于這樣的任務,全所上下都很重視,所有的人力與智力資源都用上,欲以最好的成果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
1975年作品釉下彩餐具《梅竹》
那時所領導對藝術室的要求是拿出設計方案,于是,釉上彩組與釉下彩組各自組織力量,兩個組的人員全力投入紋樣的設計與研制,希望盡快拿出滿意的方案。釉上彩組設計出《水點桃花》和《水點梅竹》兩個畫面,釉下彩組也設計了兩個畫面的《梅竹》。
釉下彩餐具《梅竹》設計稿
1975年作品釉下彩餐具《梅竹》(“7501”部分毛主席用瓷
一種是用油墨勾線的梅竹,另一種是用釉下白勾線的梅竹,并迅速趕制出樣品。與此同時,湖南醴陵、山東淄博也在加緊設計和制作樣品。三地樣品送往北京,經過上級部門的認真研究和挑選,最后,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的設計方案被選中。我分析被選中的因素有三點:
1.景德鎮瓷器歷史悠久,是天下聞名的瓷都。這里擁有優質的制瓷原料以及精良的制瓷工藝,制瓷體系完整而成熟。
2.1965年,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曾經為毛主席制作瓷器用品,當時的毛主席用瓷外面是粉紅釉,內是白釉,不加彩繪,相當精致,量極少。
3.送去的樣品藝術效果的確非常好,無論是瓷質還是裝飾,均超過其他兩省的瓷器樣品。
中國輕工總會陶瓷研究所出具的嵇錫貴參與主席用瓷設計制作的證明
由于是1975年國家下達的第1號任務,由江西省公安廳監督制作,為了對外絕對保密和對內工作的方便,故此,這項任務的代號為“7501”上級部門撥給經費3.5萬元,部陶研所黨委十分重視,黨委書記湯伯衡(老革命家,已故)親自掛帥指揮,副所長楊火印全面主持這項工作。部陶研所派出最精干的技術人員,使用最好的原材料,為完成這項任務,全所相關人員都投入了緊張的工作。
部陶研所的原料車間是最先運行的部門,首先精選了數十噸優質的瓷礦石,這批瓷礦石需要人工去挑選,其中有一種礦石叫“江西臨川高嶺土”,能增加瓷器的白度。可是這種礦石里面含鐵質多,成瓷后影響質量,因此研究所組織了很多工人來挑選原料,甚至把工人家屬也動員出來幫忙。有鐵質的地方用小刀刮掉,一人一天只能刮出十幾斤,這種原料現已用盡。如此精選陶瓷原料礦石,歷代陶瓷的燒制歷史中也不曾有過記載。“7501”采用當時薄胎高白泥新工藝,瓷質瑩白剔透,的確符合了“聲如磬,明如鏡,薄如紙,白如玉”的瓷質特點,體現了景德鎮優良的瓷器材質。
“7501”瓷器造型以明代正德官窯器為藍本。成型車間當時的組長是洪國忠,他是利薄胎的高手,技術非常嫻熟。成型過程中的拉坯、利坯、立渣餅,直至施內外釉、裝窯等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這些工藝環節都由業務技能高的師傅承擔。當時拉坯的是程光逵,利坯的是洪國忠、聶新根、杜景春,施釉的是聶章甫和他的妻子。同一套品種有數百件瓷器造型,竟做到大小、高低、厚薄、重量幾乎相同,真是到了一絲不茍的地步,體現了他們高超的技術水平。
成型之后的裝飾自然馬虎不得,釉上彩組用了半年時間完成任務,開始是畫《水點桃花》,后來為了和釉下彩的畫面統一而改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