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錫貴藝術成就評述——嵇家瓷畫巧 賦彩尤生神
2015/11/9 12:28:33
創作中的嵇錫貴
中國陶瓷彩繪有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宋代以前的瓷器均以釉色為美,而青花瓷的出現昭示著瓷器彩繪時代的來到,并且發展得極為迅速,仿若春風吹過花遍地。陶瓷彩繪基于瓷器工藝的發展,精美的瓷質,光潔的釉色,為瓷器的彩繪奠定了基礎。清代以后,景德鎮制瓷工藝發達,白皙而輕薄的瓷質達到了“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程度。瓷器的燒制是人類的一大創舉,而瓷器的彩繪裝飾亦是中國工藝史上卓越的技藝,造就了中國陶瓷獨特的藝術格調。中國瓷器在制作的過程中,燒造工藝和裝飾技藝總是相互依存、不斷發展,并跟隨時代的審美變化而服務于人類的生活。
瓷器的裝飾主要是釉色和圖紋兩種,在元代以前,圖案大多依附于釉色之中,以強化釉質的美感。而青花瓷的出現,似乎是釉色與圖紋裝飾的分水嶺,并且,其發展勢頭極為迅猛,成為瓷器生產的主流產品。這可能包含多種因素,如環境因素、文化因素、風俗因素等,或許最為本質的還是源于裝飾及技藝,引發了人們的審美興趣。14世紀以后,瓷器的裝飾形式更加豐富,表現的技法日臻完善。瓷器裝飾出現了各種彩繪手法,斗彩、五彩、琺瑯彩、粉彩……不僅展現了瓷繪藝人精湛的技藝,而且滿足了人們追求精致手工藝的審美要求。
對于彩繪,女性天生有種審美的意境,生活的艱辛在彩繪的美感中化為烏有。嵇錫貴的感性與生俱來,她自小就對周遭美好的事物有著無限的好奇。命運的安排使她進入藝術的領域,當嵇錫貴涉足到陶瓷藝術行業中,便熱愛上了陶瓷彩繪,為此她完全地投入于這份事業中。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中,她對自己的技藝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收獲。“凡藝術的創造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藝術大師的神化也是從他們長期的‘漸修’中獲得的,對于嵇錫貴辛勤的藝術耕耘,樸實的藝術創造,我們拍手歡迎,嵇錫貴這朵有清香味的鮮花,必將愈開愈芬芳,必將更受到廣大觀眾的珍視與贊賞。“王伯敏教授用“漸修”來評述嵇錫貴的藝術追求。的確,陶瓷彩繪的技藝是在長期的苦練中獲得的,這是必須經過的階段。工藝家需要不斷的技藝實踐,才能擁有精湛的手藝。
嵇錫貴寫生稿之一
“外師造化”是嵇錫貴從藝的座右銘。大自然的一切,給予她更多的靈感,于是,她投入到自然中,精于寫生。花鳥魚蟲,山川風物,都被她的畫筆記錄再現。悠然的氣息,花草的芬芳,這些滲入心脾的感受,激發了她藝術創作的熱情,她把這份情感帶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因此從她的陶瓷彩繪中,能品味到大自然清新的氣息。從感受自然到藝術地再現自然,嵇錫貴用個人的藝術才華闡釋客觀世界,在這之中融入了她對人生、對世事的感性理解。她說:“藝術家應該尊重自己的感受,我總希望把我的這份真誠表達出來,這也許是我的性格吧。也許在世間的生存,本來就要經過許多磨難,但大自然的賜予彌補了我們許多許多。也許從此我就染上熱愛大自然的怪癖,寧靜、舒坦的田園風光,微風細雨中的小花小草,殘陽如血的層林,晨露中的蜘蛛網,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和怪誕的幻想等一切,都使我的心靈震撼,成為我表現的形象。有的像一首朦朧詩,有的像一首田園詩。民間美術的樸拙、中國畫的神韻和西畫色彩的絢麗都給予我吸收的養分。利用陶瓷顏料的燒成特性,可以取得紙上所達不到的效果。”這段話是嵇錫貴對于藝術創作的個人體悟,也是她創作出的彩繪作品有著感人特質的原因。古人曾說“逸品”是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為此除了精湛的技藝之外,還需人格品質的完善,這對于工藝家來說,或許是一生的修煉。
嵇錫貴寫生稿之二
董其昌說:“傳神者必以形,形與心手相湊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