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錫貴藝術成就評述——成就大師之點滴
2015/12/19 10:32:37
技藝的手
一雙技藝的手
技藝與“手”的關系密切,作為專門的手藝人手上的功夫尤為重要。手工技藝的掌握是依靠手的長期訓練,對于手的練習既有手感的把握,亦有經驗的積累。嵇錫貴認為只有長期的實踐,才能達到手腦并濟,身心合一。“熟能生巧”便是在實踐中獲得技藝嫻熟的成果,所謂“巧”是手的功夫到達了某種境界。在手工技藝中沒有天生的“巧”,只有經過實踐的磨礪,才能擁有“巧手”“巧工”,成為“巧匠”。
嵇錫貴有一雙充滿技藝的手,這雙手經過無數次的技巧訓練,從細滑的稚嫩到滿是滄桑的蒼勁,存時光的年輪中,經歷了技藝的實踐、人世的蒼涼。這雙技藝的手把她心中的想象轉化為現實,因此,她最為珍視的也是她的手。嵇錫貴并不在乎手部的保養,恰恰相反,因長期的技藝實踐,她的手與她的實際年齡不符,粗糙而滄桑,讓人們對她的手有更多的聯想。
1997年作品瓷板《月夜》
1998年,時年57歲的她騎車在路上被人撞倒,導致右手肘關節粉碎性骨折,對于常年用手創作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打擊。親朋好友們都心急如焚,所有人都明白手對她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朋友找到資深的骨科醫師為她主刀,手術很成功,然而,她要為手的恢復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對于事業正在高峰期的嵇錫貴來說,手的功能恢復關乎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否還可以繼續下去。在醫院她反復地對醫生闡述手與職業的關系,作為骨外科醫生完全可以感同身受,醫師很誠懇地告知她,關節部位骨骼的恢復,需要依靠術后的康復訓練,而這將是極為艱苦的過程。
嵇錫貴秉承著自己的信念,用超平常人的忍耐力堅持手部的康復訓練,近半年的苦痛只有她能體會。技藝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收獲的成果,而手是最為直接的體驗,工具的把握,技藝的運作,都要依靠手上的功夫。嵇錫貴由于多年的技藝積累,使一雙本是平常的手滿是乾坤,作品中小到細微的點線,大到塊面的揮灑,都是通過她的手上技藝來實現,她不能失去這雙創作過華彩作品的手。雖然技藝更多是無形的智慧結晶,但是是手把智慧物化成為實體,讓人們去體會手工技藝的精湛,品味人性的情趣。
這雙經過專業訓練的手,最終目的并非是熟練地操作,而是追求技藝的更高境界,完成心、腦、手的和諧統一,人的意識與精神才可能通過手的操作呈現,所謂“神來之品”即是如此,通常在手的訓練中,也是在培養性情,提高認識修養。在手工技藝中講究“審勢”“妙用”“縝性”,這些都是通過手工訓練所要達到的結果。大凡技藝高超的工藝家,不僅在實際中提升自己,而且對于手藝的品性有一定的要求。人們感懷手工藝是因為手工制品中的手藝讓人們感受到自然天成的美妙。正如手藝是工藝家的技術體驗一樣,人們對于手工也有一種親和,這是緣于滲透在手工藝品中的人性光輝。很難估算嵇錫貴的一生將創造多少件陶瓷作品,她用窮盡一生的時光,讓這雙手為世間創造美好的器物,成就了技藝,也圓滿了人生。
一顆愛美的心
嵇錫貴是熱愛生活的人,她總會在周圍種上生機盎然的植物,她在關愛植物的同時,更能發現美的內容。在她的作品中,給人感受最為深刻的是“美”的意境,而這種美是來自作者內心的感受。生活是多彩的,她對于生活感性的認識,也讓她收獲了更多美的發現。她從不封閉自己的認知,走進大自然,走近生活,讓自己保持對于事物的好奇和熱情。一盆花栽,一瓶花插,一束枯草,她都會融入自己的心,這些事物在她的設計中變得更有情致,同時這些美的形態給予她美的創造力。
1988年嵇錫貴舉辦了個人陶瓷藝術壁掛展,這是浙江省第一次舉辦陶瓷美術作品個展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