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東|淺析北宋紹圣元年紀年款大谷倉罐
2017/6/6 15:56:27
作者簡介:
李建東,字尚祚,號淇水索源、鶴翁,別署清和軒、七陋室。1962出生,祖籍河南安陽滑縣道口鎮(zhèn)。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文聯(lián)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行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畫院特聘書畫家,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副院長 、鶴壁市文聯(lián)主席、鶴壁市書協(xié)主席,鶴壁市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省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
李建東自幼酷愛藝術(shù),他以漢碑為楷模,曾多年反復臨摹研習《張遷碑》、《衡方碑》、《禮器碑》等諸多漢代碑帖求其神韻。李建東為人淳樸、酷愛隸書。在學隸的過程中,他直追漢隸的高古氣息、運筆雄強樸茂、點畫方峻渾厚。李建東認為書法是一種道,做人和書法同樣也應有道,唯有平淡,才更真實。因此,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他更喜愛自作詩詞,書寫自己真實的性靈。
“綠蔭滴翠鳥語新,青壇古銘書藝真。細品摩崖余韻在,轉(zhuǎn)讀一曲滌塵心。”“水袖當空舞,抖落萬花生。嬉鬧驚瑤池,入禪又有聲。”這些詩句清新古樸,隱現(xiàn)為人之道。
李建東主席在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開幕式上 李建東在國家、省、市級書法比賽中,作品多有入圍和獲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但李建東對藝術(shù)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在這個精彩而無聲的世界里,他還將不斷地追求。
宋代是我國陶瓷史上的繁盛期,宋瓷高超的燒造工藝,所呈現(xiàn)出的審美風尚、裝飾風格以及釉色之美,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舉世聞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所燒制出的器物,件件表現(xiàn)出的儀態(tài)和風范,堪稱中國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這一時期的民窯也創(chuàng)燒出獨具特色、絢麗多彩的瓷器來。
紹圣元年紀年款谷倉罐(圖1)
圖2
筆者所見到的的紹圣元年紀年款谷倉罐,就是北宋時期民窯燒制出的特殊產(chǎn)品。該谷倉罐,器形碩大,無蓋,朱砂胎。口徑31.5厘米,腹徑40.5厘米,底徑13.5厘米,高48厘米(圖1)。是迄今已發(fā)現(xiàn)的北宋谷倉器容量最大的,稱其壇或者缸都不為過。此罐口沿為圓唇,內(nèi)沿外翻,溜肩,長圓腹。腹下斜收如錐,平底。器表施花釉,口沿、器內(nèi)及底足無釉,肩部施半釉。從器肩部及周身凸起三匝繩紋裝飾,罐豎項凸起四道環(huán)珠紋裝飾。器腹可分為上、中、下三腹,下腹施釉不到底,自然流淌,有垂露痕現(xiàn)象,底足起臺2.5厘米。上腹及中腹書有行書彩書款:“千秋萬歲此庫年年常滿子孫大富貴也,紹圣元年月日謹題。”共書有24字年號款銘和吉語(圖2)。其器周身行書字體古拙、質(zhì)樸率真,書寫瀟灑自如,一氣呵成。該罐上的“月日”無書其字號,彩書字首與字尾之間,繪倉門七層,上書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圖3)倉板號。其倉板號可理解為七層谷倉的活動倉門,隨時可調(diào)節(jié)倉容。倉門左側(cè)繪寶珠傘蓋,下繪四瓣團花一朵;倉門右側(cè)繪長方“扁欄式”倉窗,下繪四瓣團花一朵。“謹題”字后也會有四瓣團花,其花可理解為谷倉的濕(溫)度調(diào)節(jié)氣孔。此紹圣元年大谷倉罐造型獨特,古樸別致,十分罕見。
圖3
紹圣元年是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1077-1100)親政后,改元祐九年為紹圣元年(1094)所使用年號,其年號沿用了五年。據(jù)《宋史·哲宗記》記載“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當時的哲宗才九歲,因“沖幼踐阼,宣仁同政。”高太后臨政拜司馬光為相,新法廢除,史稱“元祐更化”。八年后哲宗親政,以“紹述”神宗成法為名,追貶舊黨,革固鼎新,史稱“紹圣紹述”。但天不佑哲宗,“致黨籍禍興,君子盡斥,而宋政益敞矣。吁,可惜哉!”(《宋史·哲宗記》),元符三年(1100年)年僅二十五歲的哲宗駕崩。因務反前政加劇了社會矛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