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龍泉青瓷的“釉裝飾”和成型技藝的進步
2018/9/6 17:07:06
龍泉窯在經歷了清未民初的衰弱之后,于新中國成立初期迎來了復興的曙光。1957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作出了“ 要恢復祖國歷史名窯生產,首先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的指示,隨后,地方國營龍泉瓷廠和“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相繼成立,龍泉青瓷的生產、科研、技改漸入佳境。首先是原料加工工藝的改革,采用半機械化加工,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生產加工程序,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加工數量和質量。同時,成型工藝、裝飾工藝、紋飾圖案等方面,在發揚傳統的基礎上,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風格和審美情趣。在燒成工藝上,更是有了革命性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倒焰窯、隧道窯、園窯、油窯、電窯后,現已完全采用國際較先進的窯爐技術的液化氣窯,以及熱電偶電子測溫計,在新技術設備和工藝的推動下,青瓷的成品率、正品率有了極大的提高。
夏侯文·葵花餐具
器型上,在舊有的龍泉青瓷造型的基礎上,許多造型突破了古代形制的局限,創新了許多花色品種,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迎來了技術革新的新局面,青瓷薄胎、玲瓏等工藝的開發利用,人們的審美觀念有了多元和包容,紛涌出許多多更適合現代家庭的陳設審美需要的器物,同時,現代派藝術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青瓷造型領域,出現了與傳統造型手段迥然不同的器物,表達了異樣的審美情趣。
在紋飾題材上,從業者的視野更為開闊,大凡古今中外所能借鑒、運用的審美元素都在探索表現之列,表達江南水鄉地域的動植物紋飾增多,幾何圖案、抽象圖案,以及人物描摹、國畫水墨藝術的介入,使青瓷的紋飾內容有了更廣泛更活潑的開展和更開放更自由的表達天地。
夏侯文·荷風筆筒 綠寶石藝術陶瓷館藏
龍泉青瓷與其他窯口瓷器的不同之一,歷來是以釉色見長,與一般類別的陶瓷作品多為重視造型或彩繪裝飾、釉水多用來輔助的情況完全不同。評價龍泉青瓷作品的美,釉色的呈現至關重要,對于單色厚釉瓷器來說尤為關鍵,主要就是欣賞青釉的色澤;而不同的造型和器型上的紋飾,很大程度是為了更好地體現釉層的視覺效果。
對于龍泉青瓷來說,不論是弟窯還是哥窯,它們都有共同的基礎裝飾特征,那就是釉料的顏色和造型、紋飾特征。
釉色是龍泉青瓷最重要的裝飾手段之一。被成為“釉裝飾”,這對于單色釉器皿的審美,尤其重要,是“面子”工程。在現代科技大為發展的情況下,龍泉的色釉也經歷著推陳出新的考驗,由此帶動龍泉青瓷的釉裝飾向更好更美的目標前進。
夏侯輝·不同紋飾印盒
青瓷巧妙地使造型與釉色這一對主要因素達到了渾然一體的結合。釉色是通過器皿造型而發亮、光彩。沒有器皿的造型,釉裝飾就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其他紋飾也無所附麗。器皿造型依賴成型技藝而存在,技藝手段的高度決定器皿造型的多樣性和一定的美學高度。
龍泉青瓷的成型技藝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而發展、進步的。其他陶瓷產區的技術成果,如石膏模具的使用、灌漿工藝的發明,生產線的自動化和半自動化,被快速地轉化到青瓷生產上面來,除了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外,還成為青瓷成型技藝的革新手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沒有成型技藝的革新,特別是灌漿工藝的出現,哥窯開片技藝等一系列裝飾變革就沒有可能,龍泉青瓷特別是哥窯裝飾的開創性面貌也是無法實現的。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