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裝飾”的變化,以及“影青”和“新粉青”
2018/9/7 11:28:37
釉水不是瓷器的裝飾內容,而是工藝手段,當單色釉成為器型表面的亮晶晶的顏色,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道審美的內容,這種工藝手段同時也就成為裝飾內容了。
龍泉青瓷有兩大類器物,一大類是哥窯,黑胎施釉,色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不透明,釉面光潤,沒有弟窯色釉來得活潑明快,但也色調豐富,有灰青、月白、粉青、淺青、米色和天青諸色,其中以灰青釉色為主,以粉青和米色為正色。釉層比較肥厚,利用釉的流動,口邊只掛極稀薄的釉層,薄釉透出哥窯略帶紫色的胎骨,足部無釉則呈鐵色,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哥窯“紫口鐵足”的特征。由于燒造工藝上的差異,有的器物還會出現兩種不同的釉色。現代哥窯的釉色仍以青釉為主,由于現代工藝手法在人工開片上有較多的創造,在釉色上能夠做到更為純凈。
龍泉青瓷的另一大類是弟窯(龍泉窯),白胎施釉,以器型和釉色見長。長期以來,器型的釉色裝飾就一道釉,稱為單色袖,龍泉工匠戲稱之為“赤膊釉”。單色釉的美學精神達到了后世彩繪、釉上彩等無法企及的成高度,它所提供的審美經驗、審美理想,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是人類無限的想象力的表現之一, 它純凈,執著、安嫻、美好,內外一樣,更能體現出器型和釉色之美,表達出天人合一的藝術理想和精神境界。
龍泉青瓷的審美,是從“赤膊釉”(亦稱單色釉)開始的。在龍泉窯的傳世器物中,不施紋飾,完全以釉色和造型取勝的器皿,行話稱之為赤膊釉,這些器皿往往是小件,以日用品和文具用品居多。赤膊釉是弟窯傳統工藝裝飾,也是其傳統魅力所在。它以釉色的澄青晶瑩、近于翠色而著稱,綠色是青瓷釉色的永恒主題,單色釉的青玉翠色,是龍泉弟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同的釉水釉質,襯托出器物的不同裝飾美感,成為青瓷追求玉感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和工匠所追求的材質審美的最高境界,其中以雅致純凈、潤如玉質的粉青和翠色效果的梅子青為代表色。“以玉比德”、“清淡高逸”的審美風格,符合中國傳統崇尚人格品德的思想,另一方面玉色內蘊、含而不露,也符合中國人一貫內向的民族心理特征和審美需求,是人類文明的表征之一,把真正大自然的美,凝縮到晶瑩的青綠色的釉層里,從而移入案頭、家居之中,使之成為永恒。
現當代龍泉青瓷的釉色藝術,忠實地繼承并有效恢復了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龍泉青瓷的釉色之美在南宋達到了頂峰狀態,現代的釉色,由于有了現代科技手段的介入,突破了過去人工經驗的局限。科研人員也不斷地努力,進行釉料生產的工藝改革,調整原青釉配方,曾經研究試制了225個配方,再不斷進行篩選,研究出35個不同的配方,有高溫、黑色、紫銅色,以及粉青和梅子青色等,采用干粉配料、球磨機加工的生產工藝,改變過去按重量比配釉為按配比稱料配釉,有效控制釉料細度和球磨時間,做到配比準確,并簡化了淘洗、沉淀、過篩工序,從而穩定了釉料配比質量。
有必要簡要地回溯下龍泉青瓷的釉色分類。作為龍泉青瓷裝飾的工藝,其釉色以青、灰、黃為基調,每種又產生一些或深或淺的色調,變幻多端,衍生出各具特色的色彩。
葵花扁肚瓶
青色包括:梅子青、粉青、天青、豆青、淡青。
夏侯文·新粉青 宋人詩意石榴尊
“粉青”,顧名思議,是青中有粉的感覺,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凈,而“梅子青”則是如五月梅子初掛時的顏色,青翠碧綠,瑩澈剔透。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共同的美質追求就是青玉效果,所謂“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
梅子青釉的色調也有不同的呈色狀態,不論“顏色青綠、瑩澈明快”之說,還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