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手的啟示
2018/11/8 16:04:42
“手不是獨立的,它跟心相連,跟眼睛也是相連的。在青瓷的創作過程中,揉泥、拉坯最能體現手的意義,手要接觸材料,要跟機器配合,要完成眼睛所期望看到的東西。”
——手的啟示
蘇旭:作為陶藝家,手對您而言一定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周武:手對每個人來說太熟悉了,熟悉到我們有的時候會忘記這么一個身體部位,忘記它的存在、它的意義。其實它有它獨特的表情,在常態或非常態中,會呈現不同的特征。
手對于手藝人來說當然是最重要的,它跟手藝的核心有關。手給予作品很多的細節,這些細節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手藝人都的思想、態度。以及觀察事物的角度。
也就是說,通過手與材料的接觸,手藝人構建了自己的思想,表達了自己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一個故事。對于手藝而言,任何一個內容都離不開手和思想的對話。如果手藝人在動手的時候,對手的狀態沒有自己的認識,那么他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會迷失方向。
蘇旭:在創作過程中,手應該怎樣找到自己的狀態?
周武:手藝人的語言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手的姿態和手接觸材料的方式。手不是獨立的,它跟心相連,跟眼睛也是相連的。在青瓷的創作過程中,揉泥、拉坯最能體現手的意義,手要接觸材料,要跟機器配合,要完成眼睛所期望看到的東西。如果手達到一定的嫻熟程度,思想達到一定的高度,手、心、眼之間就會協調得很好,手藝人的作品就會在形式之外擁有一種深度,超越于視覺的感受力就會被注入手藝之中。
蘇旭:在您的創作的過程中,您的手和手臂都有怎樣的分工?
周武:在一些特定的狀態下,人的手和手臂都有各自的作用,有時候手臂要伸展出去,有時候則要離身體非常近,有時候要直著,有時候要彎著。手臂的不同運動會傳達到手上,凸顯出不同的能量。
蘇旭:在這個過程中,是思考決定了手的動作?還是手決定了手自己的動作?
周武: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通過這種思考,你的手和眼就活了。到后來,手似乎學會了呼吸,有它鮮活獨特的形象。這種形象對應著你被生活所埋藏的記憶,這是深藏在你的心中的、你真正想要表達的事物。
手開啟了你埋藏在心底的、早已被你遺忘的東西。
蘇旭:還記得您第一次接觸泥巴的時候手的感覺嗎?
周武:第一次拉坯還是在三十多年前了。一開始接觸泥巴的時候覺得還蠻好玩的,但其實手根本無法駕馭泥巴。慢慢的,等你掌握了這門技術,會覺得自己懂了、學會了,但其實你的思想跟泥巴之間還有很大的距離,你只有跟它不斷地對話和交流中,才能領會它的特性。你的手從生澀、陌生,到慢慢跟它建構起了一種關系。
蘇旭:三十多年過去,您覺得您的手發生了什么變化嗎?
周武: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手不斷被打磨,它變得越來越敏感,它和你的思想融合得越來越好。
例如,過去,你的手只是因為你想做一個罐子而去做了一個罐子,但你不知道你的手為什么要這樣去做一個罐子?做出來的是一個怎樣的罐子?在最初的時候,你的思想是模糊的,但是,多年以后你慢慢就會開始明白,你的手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是流露出了它怎樣的狀態,這個狀態跟你自身又怎樣的關系。
蘇旭:會有那樣的時候嗎?就是您感受您的手似乎是自己在工作,似乎是它在牽引您的思想?
周武:有時候的確會進入那樣的狀態,那種狀態往往發生在你工作一陣子之后。你的手跟身體整個聯動起來,仿佛在創造一個新的生命。
蘇旭:這種狀態是不是就是”心手合一“?這是不是作為手藝人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周武:我覺得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心手合一才能讓自己真正聚焦到自己的思想上,這樣的創作才是帶有靈感的。如果各說各的,手就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