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悅:制青如玉
2018/11/19 15:08:34
“越窯、汝窯、湖田窯、龍泉窯等等猶如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各有各的面貌。其中龍泉窯前后燒造的時間跨度最長,是集大成者,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座高峰。龍泉青瓷的釉面質(zhì)地給人的感覺與玉極為相似,溫潤而有光澤。”
——制青如玉
陳率:您是龍泉人,那么您應該從小就開始接觸龍泉青瓷了吧?您對青瓷最初的印象是怎樣的?
呂悅:是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的母親在龍泉小梅公社小學教書,1964年我在琉華山下的大梅村出生。這里離大窯村有六七里地,大窯是龍泉青瓷的起源地和中心產(chǎn)區(qū),到處都是龍泉窯址,村里人家房子的夯土墻上都夾帶著古代青瓷的瓷片。我至今珍藏著一件高際頭村奶娘家送的宋代鳳耳瓶殘件,缺了盤口和兩個耳朵,像一個紙槌瓶,菜青色包漿滋潤,估計已經(jīng)使用了上百年。因此,青瓷最初給我的印象是融合在我們生活之中的一些器物,平淡而不平凡。
陳率:在青瓷創(chuàng)作和研究上,您比較關注哪些方面?
呂悅: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本科畢業(yè)以來,主要學習和研究的是雕塑和陶藝方向。我一直對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保持著一份喜歡,歷史上每一件器物都是那個時代生活的縮影,以“形”體現(xiàn)出來的器是一種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烙印。在傳統(tǒng)的龍泉青瓷文化研究方面,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里面有很多的知識和學問,每天都需要不斷的接觸實物和看書學習,從中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陳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青”是否有些獨特的意義?
呂悅:青,出于藍,近于綠。古人對青色的鐘愛,源于青是自然之色。草木之色皆青。青象征了欣欣向榮,給予了人類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由衷贊美之情,被譽為生命之色。
青,正是因為是自然之色,在古人心中種下了悠深的情緣。“青云直上”“白日青天”“青史留名”“丹青妙手”“爐火純青”等等成語,體現(xiàn)了青的樸實無華。青,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nèi)容,所以“青”有著特別的文化內(nèi)涵。
陳率:站在觀賞者的角度,您認為該如何欣賞青瓷之“青”?
呂悅:龍泉青瓷以釉色取勝。“晶瑩潤澤如美玉,青翠無暇似碧泉”是對龍泉青瓷的最高評價。所謂天青一色道法自然,猶如我們觸摸自然、感受青山碧水的細語,親密接觸那流淌在河流山川間的靈動青韻。無論粉青、梅子青或者其它釉色,都是大自然千峰翠色的體現(xiàn),是龍泉青瓷“青”的本質(zhì)。正如《詩經(jīng)》里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龍泉青瓷體現(xiàn)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眷戀之情。
陳率:如果放到歷史上去考量,您比較喜歡那個朝代的龍泉青瓷?
呂悅:著名史學家、國家大師陳寅恪曾經(jīng)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從龍泉青瓷來看確實如此。龍泉青瓷始于晉代,北宋時初具規(guī)模,趙宋之時進入鼎盛時期,制瓷規(guī)模空前絕后,技藝登峰造極,弟窯中的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龍泉因此成為全國著名的瓷業(yè)中心。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馮先民這樣論述宋代龍泉青瓷:“它是中國青瓷的歷史高峰,是巧奪天工的人造美玉。宋代的每一塊瓷片,至今仍令我們?yōu)樗拿浪鶅A倒!”宋代的龍泉青瓷是我最喜歡的。
陳率:您認為,龍泉青瓷之“青”與其它的青釉瓷器有何區(qū)別?比如與越窯秘色窯,宋徽宗御制的“天青色”汝窯瓷器,以及景德鎮(zhèn)的湖田影青相比又有何區(qū)別?
呂悅:越窯、汝窯、湖田窯、龍泉窯等等猶如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各有各的面貌。其中龍泉窯前后燒造的時間最長,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wǎng).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wǎng)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