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先公大師談“音舞之韻"”等作品的創作
2016/8/10 22:41:49
藝術的種類繁雜多樣,表現藝術、形象藝術、視覺藝術、造型藝術、繪畫藝術等。僅繪畫藝術就門類繁多,如國畫·油畫· 年畫· 雕塑 ·版畫等等。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說,由于所處環境和個性愛好等因素,對藝術的偏愛各不相同,因而出現了各類不同畫種,畫派的優秀畫家,在各類畫家中又出現了終生研究或只畫一種物體的畫家,常見的有中國畫,油畫,雕塑等。也有多方獵取多面開花的畫家,國畫,油畫,雕塑等都能搞,而且都搞得相當精彩。
本來國畫就分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而在某一類中又出現了許多更精細的現象。比如花鳥畫中出現了畫鷹大家,畫雞大家,畫馬大家,畫驢大家等等。在這些畫家中,有的一生只畫梅花,或只畫牡丹,不畫其他。有的是涉足很廣,突其一點。就像齊白石,徐悲鴻,黃胄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又出現了許多跨界,跨行的藝術家。有的是國畫家,也是油畫家,雕塑家。有的是人物畫家,也能畫山水花鳥。
還有的是電影明星或音樂家,也能拿起筆來舞弄幾下,大多是興趣所致,如果以此宣揚自己的多才,并想多撈幾個錢 ,那就白費心機了,總之在藝術界,專一者有,多才多藝者有,哪一種好哪一種差,無可厚非,只能因人而異,發揮各自的優勢和興趣。
鍛銅壁畫 “音舞之韻”
我是一個自學者,興趣廣泛,對油畫、國畫、雕塑都嘗試過,由于我畫速寫起家,對人物造型,素描基礎較好,定型為人物畫家。早年為了發揮國畫中的勾線,油畫中的色彩,速寫中練出的造型來集中研究壁畫,又以陶瓷壁畫為主,十幾年來,創作了數十副大型陶瓷壁畫,在社會上產生了影響,為自己取得了許多榮譽,但我從沒有止步,排斥其他的藝術形式,這要根據社會上的需求,環境的特點,材料的性質來采取或改變所表現的手法,進行新的探索。
1996年,淄博劇院改建裝修,劇院那幾年經濟不爭氣,收入不高。劇院大廳迎面的大理石墻面上需要設計一副大壁畫,他們找到我,把想法和困境說了。我認為,按環境和貼好大理石的墻面,搞鍛銅壁畫最合適,但鍛銅畫需要十幾萬元,他們承受不了,我思考多時,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搞仿鍛銅壁畫,用泡沫板雕刻,再涂上近似銅的顏色,然后用膠粘貼在大理石墻面上,即協調又便宜,費用還不到一萬元,他們聽后非常的高興。因我們是一個文化系統,有很大的成分是貢獻。
由于材料的性質決定,制作手法徹底改變,板是有泡沫顆粒組成,刀割會不齊,就用電熱絲裁割,三公分厚的泡沫板只能直面切割,其層面就用陽刻法,把需要物像在其周圍斜著用利刀挖下,突出留下物像。一般情況下,只能是直面,塊面重疊,特殊的情況可磨出圓弧面,這樣就要求設計的內容不能過于復雜,而且不能具像,要變形或抽象。
根據劇院環境的特點,我創作的這幅“音舞之韻”,畫面中用兩塊大的泡沫板雕刻出兩個不同形象的半邊戲劇人物,再錯落的拼湊起來,周圍用三個飛舞的古裝人物組成圓的旋律,其人物,衣物都不是整體的,用多快泡沫雕刻而粘貼在一起,左右下方的兩組“彈奏”和“歌唱”同樣用的是拼湊發,甚至脖子都省去了,只有一個單獨頭和胸干分割排列,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其余的物象都以抽象手法表現。飛舞仕女的飄帶用幾個圓,體現形式的多樣,是典型的抽象概念。此畫是我和于加彬親手制作的。于加彬是位聰明過人,點子很多,善于動腦和探索的藝術家,制作中有許多難題是他幫著解決的。
夸張,變形,抽象,不要千篇一律的不分內容硬去追求,有時確實因環境和材料的特殊你必須采取更適合的表現手法,否則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幅范仲淹的壁畫
十幾年前,我受同事之邀,為濱州市鄒平雪花山設計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