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善習刻瓷藝術——花鳥鐫刻法
2019/5/17 16:59:24
中國傳統花鳥的繪畫技法有工筆、寫意及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刻瓷一般多采用寫意法落稿。
1.鳥的落稿與鐫刻
梅鶴圖 直徑41cm 刻瓷盤局部 董善習
以《梅鶴圖》刻盤為例,畫鶴起稿從嘴畫起,濃墨勾嘴畫眼,朱紅點頂,枯筆重墨側筆寫出脖頸。畫頸時,應使筆肚中含有部分淡墨,這樣能使頸紋的墨色有變化。以淡墨勾出背胸、腹部,用筆要有頓挫,行筆要圓中帶方。然后,蘸焦墨畫出翅膀的黑色長羽,筆觸要大小寬窄兼之。最后用濃墨寫出腿和爪。
鐫刻時,勾勒的輪廓線用平刀線刻,頸紋、黑羽部位用平刀面刻法密刻,并注意留出筆觸線。筆觸線,是寫意中國畫中筆墨落在生宣紙上,筆畫交觸自然形成的淡淡白線,也是中國畫筆墨藝術效果的一大特點。筆觸線留得不可太寬或太窄,窄則推遠,觀看時墨跡連成一片,筆觸模糊失去水墨效果,太寬則生硬不自然。其最佳效果是“近觀以取其質,遠觀以取其勢”,賦色后將16英寸的盤放在1.5m處,以能略分辨出筆觸紋線為佳。再用尖刀面刻法將嘴、眼珠鑿點刻密,分別著淺藍和淡黃色,以增加色彩的冷暖對比。
2.花卉的落稿與鐫刻
花卉題材在刻瓷中常采用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線刻勾勒法,二是面刻沒骨法。
(1)線刻勾勒法。多用來表現白色和淺色的花卉,如白色的梅花、黃色的菊花、白牡丹花、白玉蘭花,等等。
(2)面刻沒骨法。多用來刻繪有色和深色的花卉,如紅色的梅花、紫色的紫藤、藍色的牽牛、黃色的迎春,等等。
花卉的葉稈可用線刻勾勒,也可用面刻沒骨刻繪,要視畫面需求而定。一般來講,畫面的疏密,黑白灰效果在花頭刀法決定后,要靠葉稈所用刀法的不同來調整。白色的花朵,花瓣用線刻勾勒法刻出后,葉子可用面刻沒骨法刻之,或者反用之,使畫面形成線面對比。
金玉滿堂 直徑51cm 刻瓷盤局部 董善習
紫氣東來 高56cm 刻瓷烤彩瓶局部 董善習
愛蓮圖 高27cm 刻瓷青釉瓶 董善習 2003年
事事如意 高42cm 刻瓷烤彩瓶局部 董善習
玉潔冰清 高56cm 刻瓷瓶局部 董善習
《金玉滿堂》中的玉蘭花和《紫氣東來》中的紫藤花均為線刻,與枝干的面刻形成藝術對比?!稅凵張D》的荷花則以線刻密排構成,與以線刻疏排的荷葉形成對比?!妒率氯缫狻分械氖寥~采用線刻,與柿果的面刻形成藝術對比。而《玉潔冰清》的白梅花是用線刻出后,再在未加刻鑿的周邊用淡綠顏色襯托,以增強藝術感染力。
紅梅傲雪 直徑36cm 刻瓷盤 高良琦、董善習 1991年
作品《紅梅傲雪》,是我的老師高良琦先生于1991年退休時直接在14英寸白盤上用墨和國畫顏料揮毫畫就而成,贈予本人留作紀念。高先生早年師從著名書畫藝人李左泉先生和梁文煥先生,主攻山水和花鳥,尤善畫梅。他畫的梅花,枝干蒼勁、筆墨瀟灑、構圖新奇,寥寥數筆便能將梅花的形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以他創作的紅梅《她在叢中笑》為版本制作的花紙所裝飾的茶具,成為當時淄博瓷廠代表產品之一,連續熱銷十幾年。
《紅梅傲雪》落稿后,高先生語重心長地叮囑我,要用刻瓷手法加以表現,權作師徒的一次合作。帶著對老師的崇敬感恩之情,我對畫面進行了認真分析。其最大特點是梅的枝干用淡墨臥筆畫出,筆與筆之間有明顯的融線,似在宣紙上作畫時自然留下的墨跡筆觸線,很能體現筆情墨趣。為將這一特色保留下來,鐫刻時,根據墨跡走勢用平刀,將線刻和面刻有機結合。在突出筆觸線的前提下,用精致細膩的刀法組合,將作品原汁原味悉數呈現,受到了老師褒獎。時至今日,與恩師雖已居兩重天,但每每觀之,老師的音容笑貌依稀就在眼前。此后,以梅花為題材的刻瓷創作,成為我藝涯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龍騰祥云 喜上梅梢 高60cm 刻瓷瓶 董善習 2008年
《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