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大師與大國工匠
2018/11/27 14:44:40
首先講一下我與青瓷的接觸。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已在浙江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工作。當時國內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龍泉青瓷等工藝美術品主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通過廣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尋找客戶,擴大市場。經統計,龍泉青瓷從1964年到1988年通過各種出口渠道約銷售了1100萬件,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客戶群體以華人為主。當時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日用瓷器,也有藝術瓷,但是比例很小。九十年代以后,隨著國內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龍泉青瓷的國內市場也逐漸形成,尤其是茶具、香具等日用瓷很受市場歡迎,現在看,那應該是龍泉青瓷的“黃金時期”的開始。
在理論方面,1992年,我所在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公司編著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這本書基本涵蓋了浙江所有的工藝美術,其中“龍泉青瓷”不僅文史資料詳細,而且現代的創新作品十分豐富。2009年龍泉青瓷的燒制技藝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國家組織編著《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其中涉及“龍泉青瓷”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浙江卷陶瓷篇》是從2013年開始編輯的,由中國美術學院高而頤教授擔任主編、中國美術學院劉正教授擔任執行主編,歷時三年,目前已進入修改階段。
不管是經營浙江省工藝品進出口有限公司還是編著工藝美術方面的書,我都與傳統的手藝人進行著直接或間接的接觸。不同時期,他們的生存狀態也不同。解放前,手工藝人的生活十分艱辛,為了追求某一項工藝入不敷出是常有的事。建國后,手工藝人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當時,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革基本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手工業供銷合作社階段、生產合作社階段、合作工廠階段。私營的改造也分為三個階段,即聯營工廠階段、公私合營廠階段、國營工廠階段。
龍泉瓷業基本上就是按上述改造階段,順利發展。其大致過程是這樣的:1957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南京全國輕工業廳長會議上指示,盡快恢復歷史名窯。首先要恢復龍泉窯和汝窯。同年,經龍泉縣人民委員會批準,將5個生產合作社和公私合營的龍泉廠以及供銷社的3家瓷廠全部合并,成立地方國營龍泉瓷器廠,下設6個分廠。1959年,浙江省龍泉青瓷恢復委員會成立,組織了科研、生產、藝術、文物考古等部門專家教授進行全面的考古發掘和科學研究。
三十多年來,國家對龍泉青瓷的恢復和生產投入很大,最初以工廠的形式讓許多手藝人進入工廠發展。九十年代末企業改制,手藝人自主營銷,同時國家也推出了“工藝大師”的政策,一批技藝嫻熟的手工藝人可享受國家的補貼?,F今在龍泉地區,手藝人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建起了漂亮的大師園。
工藝美術大師是國家和人民的財富,所以對于他們要給予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尊重。像“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便是給他們創造的極好機會。該評選至今已進行了六屆,前四屆由輕工部主持,第五屆國家發改委評選,第六屆由工信部負責,現在又到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我參與了三、四、五、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推薦工作,徐朝興是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一個真正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定是德藝雙馨的,一方面是他們的技藝,要有獨門絕活,工藝傳承上有影響力,作品受到大家的認可;另一方面是他們接人待物的態度,要為人謙遜、品行端正,同時在行業中要有凝聚力,發揮領軍的作用。
徐朝興在這兩點上做得十分到位,他早年帶的一批弟子也做得很好,十分注重手藝的傳承?,F在徐朝興又被評為亞太地區的工藝美術大師,在陶瓷方面,他是唯一的一位,這樣的榮譽源于他從藝六十年的建樹和品性。他早年的作品,如和師父李懷德合作的《迎賓大掛盤》,1988年為中南海紫光閣、武成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