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與崛起——赴英國參加淄博陶瓷展及考察隨筆
2020/8/9 17:43:51
2011年10月,筆者有幸參加了淄博市在英國薩里郡舉辦的陶瓷展以及商貿洽談活動,向英國同仁介紹了淄博陶瓷的情況,參觀了著名的Wedgwood陶瓷公司、大英博物館等,通過參觀學習與交流,感觸良多,今記之,與大家交流。
作者任允鵬與英國薩里郡議會主席合影
沒落的貴族
瓷器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但是骨質瓷(Bone china)卻是二百多年前英國人的發明,二百多年來,骨質瓷成了高檔瓷的代名詞,國際上尤以英國偉吉伍德 (Wedgwood)和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產品最為著名,英國皇室用瓷多是這兩家企業的產品,在英女皇居住的溫莎城堡,我們看到了大量的骨質瓷陳設,這些瓷器造型莊重、裝飾華麗,做工精致,從造型到局部無不精工細作,處處顯示著她的奢華與精細。在Wedgwood的博物館,精美豐富的陶瓷產品,顯示著這家企業曾經的輝煌,展示著他對近現代陶瓷發展的貢獻。
在倫敦著名哈羅德(Harrods)精品百貨商場,一件Wedgwood產的三十多公分高的花瓶標價九千英鎊,約合人民幣九萬元,最便宜的咖啡杯也要五百人民幣,價格昂貴,其產品確非普通家庭用品。在歐洲,高檔瓷器是傳家的,一般只在重要場合使用。
作為陶瓷工作者,我關注了Wedgwood公司二十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對這個企業是非常崇拜的,但這次我們到工廠明顯感到了她的衰敗。下午4點多,車間只有幾個在檢修設備的工人師傅,窯爐等所有生產設備全部停著,沒有生產作業,走在空曠的車間,感到隱隱的凄涼,二百多年的著名陶瓷企業敗落了。英國陶瓷在沒落,中國陶瓷在崛起,這是不爭的現實,我們應該有自信會有更好的發展。英國文化和體育大臣親自出席我們陶瓷展的開幕式,也足以說明我們陶瓷的影響。盡管如此,英國的陶瓷產品,在設計和做工方面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的成熟與完整、細致與周到,那種英國紳士風范,那種追求雅致生活作風,還是能在他們的產品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2011年任允鵬“星光美鉆和魚子藍釉”作品英國展出
從民窯到國窯
新中國成立前百年,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陶瓷產業幾近毀滅。建國后,陶瓷產業得到了迅速的恢復發展。淄博陶瓷行業克服在原材料上的劣勢,發明了高石英瓷、滑石瓷、高長石質瓷等陶瓷新材質,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發明獎,上世紀80年代,淄博陶瓷產區成了全國五大產區之首。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改變了長期以來一直是民窯的局面,成為了當代國窯。
在陶瓷材料研究開發方面,我們屬于國際先進行列,但在造型設計和做工等方面,我們的高檔瓷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國際著名品牌還有差距。為此,淄博市從2010年開始組織了“創意淄博”活動,山東硅元也協助組織了“淄博國際陶瓷創意設計論壇”,請國內外設計專家來淄博講學,這也是為整體上提高我們陶瓷設計水平做的實際工作。省市陶瓷協會每年也組織業界進行陶瓷技術、設計、營銷等方面的培訓,對企業的進步也是大為有益。
陶瓷名城,文化名城
斯托克(Stoke)市是英國的陶瓷城,很多歐洲王室用的瓷器都產自這里,可能是因為時間短、走的地方少的關系,沒有看到太多的工廠,也沒看到太多的陶瓷元素。這與日本的美濃地區、韓國的利川市等陶瓷產區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聯想淄博市作為陶瓷名城,除了在陶瓷產業方面發達外,在市容市貌方面應該增加一點陶瓷文化的元素,比如在車站廣場、公園、主要街道、高速路等兩側,以及重要的建筑物內,應該搞一些以齊文化、蒲文化、孝文化等的主題陶瓷雕塑或壁畫,也可以是其他主題的現代陶藝,增加城市的陶瓷文化元素,搞一些地標性的陶瓷雕塑,讓來到淄博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陶瓷藝術的熏陶,同時,還可以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