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允鵬:做好陶瓷是我的使命
2017/8/23 14:40:11
任允鵬和以往記者采訪的陶瓷藝術大師不同,他是陶瓷界的多面手:從陶瓷的裝飾設計、器形塑造、材質研究到陶瓷的工藝技術、經營管理,他樣樣熟悉。也正因如此,他給記者留下非同一般的印象:出生陶瓷之家,帶著情懷和使命從事陶瓷事業,他關注的已不僅是一件作品或一個項目的得失,而是將視野放大到中國陶瓷的全面復興,他認為中國陶瓷應融入更多的現代工業設計理念,從產業設計的高度考慮,才能更快地重返世界更美的舞臺。
出生陶瓷之家 一生與瓷為伴
任允鵬出生于陶瓷之家,兒童時代父母都是淄博瓷廠的職工,可以說他童年的記憶多半與陶瓷有關。“父親很敬業,晚飯后經常帶我去廠里轉轉,我也常跟著母親去彩繪車間看大人們畫瓷器。”陶瓷從泥土神奇地變為精美瓷器的過程成為任允鵬兒時記憶中最深刻的片段,也注定了他與陶瓷一生的情緣。
任允鵬回憶說,大學報考志愿時,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訴他:“陶瓷行業很缺人才,就學陶瓷吧!”父輩的囑托加上自己對陶瓷的熱愛,他選擇了山東輕工業學院的硅酸鹽專業。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他學習非常努力,曾兩次獲一等獎學金,畢業時還獲得了學校優秀畢業設計獎。
1990年大學畢業后,任允鵬被分配到山東省硅酸鹽研究設計院(后改制為山東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陶瓷研究工作,開啟了他研究陶瓷的漫漫征途。“起初,我對陶瓷可能更多的是記憶和職業,但1995年的一段特殊經歷,讓做好陶瓷變成了我的使命!”
原來,1995年任允鵬在日本一企業進行陶瓷技術研修。“有一天我看到五星紅旗在企業上空飄揚,知道有中國代表團要來訪問了,有點小激動,訪問期間中方代表團向日方贈送了陶瓷產品作為禮物,結果第二天日方的技術部長就找我說,任先生,這是你們的陶瓷產品,在日本這就是次品,應該扔掉,作為學習,你應該把它寫在研修日記里。”任允鵬拿過來仔細看,瓷器上確實有明顯缺陷,他無力辯解。
此時,此地,此景,作為一名陶瓷人、一名中國人,不禁激發起強烈的愛國情懷,一個瓷器發明國,一個以瓷為英文名的國家,如今卻如此尷尬,于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中國最好的陶瓷,做世界最好的陶瓷!
梵華凈界-金果
研發設計“國瓷” 增彩“當代國窯”
回國之后,任允鵬開始帶著使命去奮戰。
知恥而后勇。“中國陶瓷文化源遠流長,瓷器曾絕對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為什么現在卻跟不上世界的腳步?因為中國的現代陶瓷在設計、管理、技術與藝術融合上都存在不足,我們要改變現狀,必須從短板著手。”任允鵬本人是學技術出身,同時又有藝術功底,他的理念很快在分管的部門落地生根。
新常委杯
中華龍系列國宴用瓷的橫空出世便是最好的例證。
1999年,國慶50周年之際,任允鵬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貽謨先生、劉凱民總工等為釣魚臺國賓館成功開發了中華龍系列國宴用瓷,后來部分產品進入中南海紫光閣,成為當代國瓷,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這套國瓷系列產品可以說是技術、藝術與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
“這套餐具采用的是高溫快燒釉中彩技術,造型和裝飾上選取了中華文化的形象代表龍,色彩雍容華貴,材質則是原創高石英瓷,高石英瓷的剛健氣質賦予了中華龍獨有的皇家氣派。”任允鵬說,這次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中國當代日用陶瓷設計創新的新風尚。
之后,2004年他帶領團隊開發出了星光美鉆、梵華凈界、晶花釉等陶瓷藝術品;2012年他主持設計開發的新常委杯被中央領導人選用;2013年他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陶瓷工作者”榮譽稱號;2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