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曉晴藝術歷程及創作年表
2019/12/5 16:18:44
饒曉晴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自幼頑皮好動,1997年高考的恢復,創造了他人生一個機會,他于1979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陶瓷設計專業,從此和陶瓷藝術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由于其土生土長在景德鎮,又從小經常游玩在坯房,窯爐等生產車間,所以潛移默化中積累了豐富的想象力,也豐富了其創作源泉,他的作品豐富多彩更得益于當今文化的多元化的原動力,所以呈現的藝術面貌具有時代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1975年 參加景德鎮市少年宮活動,師從徐慶庚學習繪畫及創作,其間師生們準備舉辦創作展。
1976年 9月,毛主席逝世,展覽取消。
浮梁壽安大隊下鄉知青,開始畫黑板宣傳畫。
1977年 拜師姚永康學習繪畫。
1978年 報考中央美術學院,落選錯過其他學校報名,最終放棄當年高考。
1979年 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進入陶瓷美術設計班學習。
1983年 轉入景德鎮陶瓷學院80級陶瓷美術設計班。
1984年 7月,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設計專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
1985年 分配至錄德鎮市技工學校從事職教。
1989年 赴北京報考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設計專業胡美生老師研究生,未果回到景德鎮。
8月,論文(明代景德鎮民間青花中的道家哲學內涵考》發表在《景德鎮陶瓷》。
1990年 與藝術瓷廠美研所徐碩相遇,徐碩為景德鎮陶瓷名家除煥文之女。徐煥文的父親徐永權曾任江西省立陶業校教師,徐煥文師從 “珠山八友”王野亭之子王少平,后任最德鎮藝術瓷廠美研所副所長。饒曉晴經常路過藝術瓷廠美研所、開始學習老藝人們的陶瓷技藝。
12月,論文《明代景德鎮民間青花中的道家哲學內涵考)在景德鎮市第三次社會成果評選中榮獲三等獎。
在瓷校余仁泉作坊里畫瓷,當時一起畫瓷的有鐘蓮生、戴榮華、寧勤征,裴足喜。在景德鎮里村方圓陶瓷廠畫千件大缸,創作《清明上河圖火缽》。
1991年 10月,作品《嬰戲天趣)《釉下彩清明上河圖火缽)獲得“第二屆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名作展”兩項一等獎。
1992年 10月,作品(雨打秋雁)獲得“第三屆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第二屆‘青春杯’大獎”賽一等獎,作品《嬰戲牧牛》(雅集圖三尺二瓷板)獲得兩項二等獎。
1993年 進人中國輕工總會工作。
10月,作品《綜合裝飾學游牛勁圓盤)獲“第四屆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陶瓷精品大獎賽”一等獎,作品《400件古野瓶》獲二等獎。
11月,作品《嬰戲百圖瓶》入選日本“恩巴精選景德鎮陶瓷美術名作展覽”,并被日本恩巴中國近代美術館收藏。
1994年 5月,作品《綜合裝飾圓盤雪激牛奔》獲全國第五屆陶瓷藝術設計創作評比三等獎。
7月,被評為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技術人員,其創作成果榮獲工藝美術行業優秀成果二等獎。
10月,與王秋霞合作設計的作品《團團天上月150件釉上彩花瓶》在“瓷都景德鎮杯”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與徐碩合作的作品《6頭釉里紅斗彩(嬰戲)日式提梁壺茶具》《釉上彩新彩(山水)瓷板》獲得兩項三等獎。
1996年 9月,作品《雪雁400件色釉瓶》獲江西省第二屆工藝美術大獎賽三等獎。
1997年 7月,作品《60厘米野趣自然青花釉里紅碗》獲“慶七一迎回歸套餐藝術大獎賽”一等獎,作品《200件回春青花斗彩瓶》獲三等獎。
1998年 10月,作品《200件林雪瓶》在“98景德鎮‘瓷興杯’陶瓷新品大獎賽”中榮獲創作獎。
12月,作品《天趣嬰戲》在“第六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
下一頁
返回列表
返回首頁
©2025 瓷網.中國——陶瓷歷史文化資訊網站 電腦版
Powered by iwms